價值三五千的智能手機,采用方式只需三五百就能買到手,利息低零負擔?
智能手機更新頻繁,分期付款是不少手機商主推的銷售模式。但市民在“低首付低利息”的誘惑下貿然分期購買后,卻發現利息高得嚇人。
記者調查發現,“分期付款”購買手機在東莞乃至珠三角不是件新鮮事。然而,在手機分期付款的背后,卻暗藏了高額的利息費、手續費、違約金等諸多陷阱。23日,東莞消委會發布消費預警,指出在手機消費類投訴中,涉及分期付款的比例高達五成,其中大多集中在利息陷阱等問題上。
手機1998元還款總額近兩倍
記者了解到,不少手機分期付款業務披著“低息”甚至“免利息”的外衣,實際利息卻高得驚人。
東莞市民張先生在一家手機店購買了一臺VIVO手機,價值1998元,每日利息為5元。
記者算了一筆賬:每日利息5元,一款1998元的手機,日利率達0.25%,年利率則高達90%。這相當于張先生花了近兩部手機的錢買了一部手機。
除“低息”外,一些商家還直接以“免利息”為噱頭,吸引消費者出手購買,然后再收取所謂的“服務費”和“手續費”。
家住樟木頭的李先生通過分期付款購買了一款手機。購買時商家承諾該手機是“免利息”。但李先生支付了首期后,商家才告知需要收取服務費和手續費。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以“低息”、“低首付”吸引消費者出手購買,在東莞手機市場并不少見。
“只要一成首付就可以拿走手機,剩下的分期付款即可”,在萬江義烏小商品城(行情7.67 -1.16%,診股),一家OPPO手機銷售店內,銷售人員向記者推銷一款R9手機,價格為2799元,選擇分期付款的話不用300元就能拿走。銷售人員稱,手機分期利息很低,也就幾十元,如果提前還還不用支付利息。
銷售人員拿出的分期付款單顯示,首付300元,分15期每期只需233元。記者細算后發現,這款手機首付加上15期利息,實際費用高達3795元,其中僅利息就達1000元左右,這與銷售人員強調的幾十元相差甚遠。
分期付款遇陷阱成投訴重災區
由于目前部分手機商家的不誠信經營,導致分期付款購買手機的消費陷阱層出不窮。而分期付款購買手機也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據統計,今年前4個月,東莞消委會接到的1103宗手機消費類投訴中,涉及手機分期付款的就達574宗,占比超五成。
對于這一情況,東莞消委會提醒,對商家推薦的購機方式,購買前一定要詳細了解清楚,如商家要求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親友信息,或購機過程中需要簽署一系列文件,消費者要提高警惕,商家可能在沒有明確告知的情況下,為消費者辦理分期付款購機。
如果確實需要分期付款購買手機,要充分了解分期付款所涉及的細節和內容,衡量償還能力,更不要倉促簽約,一定要弄清利息總額、利率、分期期數、手續費、違約金等具體細節,再簽訂貸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