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玩網游刷走父親兩萬元建房款
專家提醒,別讓網游代替父母的陪伴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苑長軍
近日,金秀的梁先生到銀行取錢支付建房工程款時,吃驚地發現卡中僅剩1角錢。原來,梁某的兒子沉迷網絡游戲,偷偷綁定父親銀行賬號,刷走了父親辛苦攢了幾年的兩萬元積蓄。目前,沉迷網游的孩子越來越多,引發社會各界的擔憂和反思。1月7日,針對如何讓孩子戒掉網癮等問題,家長、民警、心理專家和社會專家紛紛支招
1
事件 兒子玩網游刷走父親建房款
梁先生今年40多歲,是金秀瑤族自治縣頭排鎮某村村民。他靠務農維持家庭開支,每年純收入僅有幾千元。經過好幾年的辛苦積攢,到今年,梁先生共攢下了4萬多元。于是他決定拆除泥房,蓋個小的二層樓房。他花兩萬多元購買了建材,然后請來工程隊建房。1月4日,樓房第一層封頂,需要結算工程款,梁先生就到銀行取錢,卻發現銀行卡中的兩萬元存款已經只剩下1角錢。他隨后報了警。
當地派出所民警來到銀行,打印了梁先生的銀行卡流水賬單。流水賬單顯示:2015年11月13日至12月24日,梁先生的銀行卡共有20多筆消費記錄,消費來源于財付通和支付寶,其中最大的一筆金額為5000元,最小的一筆為幾角錢。民警調查發現,梁先生的銀行卡被一個支付寶賬戶綁定,消費的錢用于網絡游戲。梁先生馬上想到了沉迷網絡游戲的15歲兒子小君(化名)。
據調查,小君讀小學六年級時,時常跑到網吧玩網游,很快沉迷其中。由于梁先生忙著務農且疏于管教,一年多前,小君讀完小學后就輟學了。輟學后,小君更加瘋狂地玩網游,起初用零花錢玩,后來就打起父親銀行卡的主意。有一次,他趁父親喝醉時套出父親銀行卡的密碼,并將自己的支付寶賬號和財付通綁定父親的銀行卡,第一次就轉走5000元,同時刪除父親手機中的消費提醒短信……就這樣,小君分20多次刷走了父親的兩萬元建房款,其中最后3次轉賬的金額均僅為幾角錢。
2
危害 孩子沉迷于網游危害巨大
小君的事情并非個案。南寧一名初三學生沉迷網游,偷偷綁定母親的銀行卡,刷掉約10萬元(本報2015年12月30日A1疊10版曾作報道)。南寧市公安局一位民警介紹稱,目前,沉迷網游的未成年人越來越多,不僅影響學業,還影響身心健康,嚴重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歧路。
12歲的小明(化名)在南寧某小學讀六年級,他年紀不大,眼睛近視卻高達500多度,原因就是沉迷網游。據了解,小明10歲時,開始利用家中的蘋果手機和電腦玩網絡游戲。父母忙于工作,沒有在意,一年后才發現小明的眼睛高度近視。
12歲的小偉(化名)則因過度沉迷網絡游戲,已經鬧到不上學的地步。據了解,小偉的父母關系不和睦。由于父母關心不到位,小偉兩三年前開始玩網絡游戲。2015年下半年,他嚴重沉迷網絡游戲,已經不去上學。
小強(化名)認識了游戲推廣員陳某后,知道可以到對方家免費玩網絡游戲,就不時登門去玩。有一次,小強被陳某下安眠藥,遭對方猥褻。事后,他沒有報警,反而為了玩網游和免費獲得游戲幣,仍去對方家玩,結果被多次猥褻。2015年10月27日,陳某被南寧青秀警方刑拘。
3
措施 家長正視自身責任積極補救
對兒子因沉迷網游導致高度近視一事,小明的母親深感愧疚。她和丈夫自我反省后認為,工作再忙,也要多關心、陪護孩子,教育引導孩子。
小明的父母采取了針對性補救措施:首先,他們讓孩子明白沉迷網游的危害;其次,他們一有時間就多帶孩子參加社會活動或集體活動,比如踢球、逛公園、參加興趣班等,轉移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第三,家人和親朋好友一起努力,鼓勵小明改掉不良愛好;第四,沒有一刀切地讓孩子完全遠離網絡,而是讓孩子適度、有節制地玩網游。幾個月后,小明不再沉迷網游。
小偉沉迷網游的后果要比小明嚴重得多,所以父母為小偉選擇了心理治療。經過心理咨詢,小偉的父母意識到,家庭不和睦給孩子帶來很大傷害,不陪伴、關懷孩子,導致孩子的心靈寄托在網游上。于是,小偉的父母開始改善關系。小偉發現父母的關系好轉后,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和溫暖,也配合父母接受心理治療,并返校上學。幾個月后,小偉終于從網游走了出來。
4
提醒 別讓網游代替父母陪伴孩子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耕巖說,孩子沉迷網游有多種原因:一是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孩子自控能力差,未能抵住網游的誘惑,深陷其中;二是父母疏于管教,關心陪護少,導致孩子沒有快樂的來源,于是將心靈寄托在網游上;三是家長無形中“培養”孩子沉迷網游。一些家長工作后回到家,感覺很累,為暫時擺脫孩子的“糾纏”,就把iPad和手機給孩子玩,讓孩子迷上網游。
談及如何戒掉網癮時,李耕巖說,父母有責任為孩子建設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多花點時間陪護孩子,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進行積極引導,教育孩子節制上網。在父母的循循善誘和努力下,孩子對網游的依賴性會降低很多,沉迷網游的幾率會很小。如果孩子已經沉迷網游,父母需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讓孩子做些有意義、有興趣的事情,轉移玩網游的癮頭,讓孩子有心理寄托。沉迷網游嚴重的,應接受心理治療等。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