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銀保監會浙江監管局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浙江網商銀行因授信審慎性不足,被處罰款30萬元。
就在前不久的2月份,網商銀行因4項違規違法行為被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予以警告,并處罰款2236.5萬元。產品創新部、合規部等部門的9名高管同時被罰。
記者注意到,在債券發行文件中,網商銀行作為發行人曾被指出存在“總資產增速過快”的風險。2021年,新世紀評級在評級報告中也指出,網商銀行的主要風險之一為“業務拓展過程中在風險把控方面面臨一定挑戰。”數據顯示,近年來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呈現出逐年連續上升趨勢。2021年前三季度,該行的資產減值損失金額較上年同期的27億元同比增長79.56%至48.48億元。
就罰單涉及的具體事件及整改情況,記者致電網商銀行。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無法直接轉接公關部門,會將記者的采訪問題登記后進行反饋,稍后有專人予以答復。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回復。
因授信不慎重收年內第二張罰單
官網信息顯示,網商銀行是中國首批試點的民營銀行之一,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開業。網商銀行是中國第一家將核心系統架構在金融云上的銀行。沒有線下網點,通過互聯網為小微企業、個體戶、經營性農戶等用戶群體提供服務。網商銀行成立6年來,累計服務小微經營者超過4000萬,其中80%過去從未獲得銀行經營性貸款。
上述客群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存在,那么網商銀行是如何進行授信的呢?新世紀評級2021年7月23日發布的《浙江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第一期)跟蹤評級報告》顯示,網商銀行借助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突破空間和時間限制,借助多維、實時、動態數據的海量積累,在線上小微風控方面建立了大量模型。結合風險模型,對申貸主體的信用風險狀況、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做出綜合判斷及評估,針對不同客群制定不同的準入授信政策。差異化的授信和定價策略,讓網商銀行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業務的快速發展。
不過,上述業務創新背后可能存在的風險同樣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就用戶授信方面來看,所謂授信,是指銀行向客戶直接提供資金支持,或對客戶在有關經濟活動中的信用向第三方作出保證的行為。銀行從業人士表示,過度授信會助長企業的非理性擴張沖動,也與普惠金融政策導向不符,還會影響經濟金融穩定。
今年3月中旬,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曾發布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遠離過度借貸營銷陷阱,防范過度信貸風險。公告指出,當前,信用卡、小額信貸等個人消費信貸服務與各種消費場景深度綁定,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減輕了即時的支付壓力,但消費者若頻繁、疊加使用消費信貸,易引發過度負債、征信受損等風險。
記者注意到,在銀保監會消保局發布風險提示之余,近期針對銀行授信方面的監管處罰信息也不少。
據梳理,僅在3月份,就有至少5家銀行因此被罰。除網商銀行之外,3月31日,中國銀行二連浩特市分行因按揭貸款項目授信合作調查履職不盡責等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行為,被罰30萬元。江西廣豐農商銀行因集團客戶未統一授信,授信集中度超標等三項違規,被上饒銀保監分局罰款130萬元。3月25日,鳳臺農商銀行因對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超比例,被安徽淮南銀保監分局處以罰款50萬元。3月17日,阿拉善農商銀行因未執行統一授信,貸款授信超比例等三項違規,被阿拉善銀保監分局罰款100萬元。
而近日來自銀保監會浙江監管局的罰單,已是網商銀行開年以來收到的第二張監管罰單。今年2月份,該行曾因多項違規收到監管下發的一張千萬級別的罰單。
具體來看,網商銀行被指存在以下四方面違規:違反金融統計管理相關規定;違反賬戶管理相關規定、違反清算管理相關規定;違反征信管理相關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履行可疑交易報告義務、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對其予以警告,并處罰款2236.5萬元。
與此同時,網商銀行多名中高層管理人員作為相關責任人被罰。包括時任網商銀行產品創新部高級專家的于隆,時任網商銀行合規部高級專家的劉光徽,以及時任網商銀行產品創新部小微融資產品部負責人的宋曉等。
總資產增速過快下資產質量承壓
借助互聯網,網商銀行在業務快速擴張的同時,相關風險也加快積累并逐步暴露。這一情況受到了外部的關注。
在網商銀行2021年永續債第一期募集說明書的“相關風險提示”部分,公告指出,網商銀行作為發行人存在總資產增速過快的風險。具體而言,近兩年網商銀行服務小微客戶范圍和能力提升,信貸業務規模實現較快增長,資產總額由2018年末的958.64億元,增長到2020年末的3112.56億元,平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80.19%。
這使得網商銀行資產質量方面承壓。在評級報告中,新世紀評級也指出,網商銀行在線下領域、其他電商平臺及三農貸款領域進行了積極的嘗試,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該行不良貸款有所上升,業務拓展過程中該行在風險把控方面面臨一定挑戰。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為20.48億元,較2019年的9.67億元增長了約10.8億元,增幅達111.79%;不良貸款率為1.54%,較2019年底的1.31%上升了0.23個百分點。
拉長時間跨度看,2015年至2019年,網商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18%、1.21%、1.23%、1.31%,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
2021年的單季度經營報告未披露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情況,不過,數據顯示,近年來網商銀行的資產減值損失出現較快增長。2021年1~3月、1~6月、1~9月,網商銀行的資產減值損失分別為15.31億元、29.97億元、48.48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網商銀行的資產減值損失金額較上年同期的27億元同比增長了79.56%。2020年財報顯示,網商銀行報告期內資產減值損失為35.97億元,較2019年的16.54億元增長了117.47%。
記者注意到,進入2021年,網商銀行的資產擴張速度曾略有放緩。2021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3月底,網商銀行的總資產為2900.22億元,相比上年末出現了小幅“縮表”的情況。不過,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三季度末,網商銀行的總資產規模分別為3280.63億元、3744.15億元,三季度末總資產的環比增幅為14.13%,仍繼續較快增長。
隨著資產規模的持續擴張,網商銀行在風險防控方面將如何應對?就相關問題記者聯系了網商銀行方面。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記者謝奀國實習記者豐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