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進入上市輔導期,江蘇江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南農商行”)沖擊IPO至今仍未有新進展。近日,拍賣網信息顯示,江南農商行有18筆股權被拍賣,每筆股權折價20%,截至目前,無人報名競拍,除此之外,江南農商行存在股權分散的問題。北京建龍重工集團產業金融研究院院長麒鑒表示,“若銀行出現大量股權被拍賣、凍結、質押的情況,或對銀行穩健經營產生不利影響,最終或延緩其IPO進程。”
另一方面,去年,江南農商行有10家支行已終止營業,2020年,該行共有6家支行終止營業,兩年內共計16家支行終止營業。針對銀行網點關停的原因,分析人士認為,“關停潮”與銀行內部數字化業務轉型、整體時代背景、成本等相關聯;相較網點,銀行可利用互聯網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業務成本,而關停支行網點亦將給銀行帶來一定挑戰。
18筆股權折價拍賣
江南農商行官網顯示,銀行成立于2009年12月31日,系常州轄內原五家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合并發起設立的地級市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江南農商行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4月24日,該行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本公司申請首次公開發行境內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的提案》。同年,江南農商行取得江蘇證監局《關于確認輔導備案日期的通知》,并于2018年7月31日正式進入輔導備案階段,輔導機構為中信建投(601066.SH)。不過,截至目前,該行仍未披露招股說明書。
近日,阿里拍賣網顯示,江南農商行目前有18筆股權正在拍賣,每筆為20萬股,每筆評估價為76萬元,起拍價為60.8萬元,較評估價降價20%。信息顯示,上述拍賣將于4月6日或8日結束,每筆拍賣均有1000多人圍觀,但目前無人報名競拍。
*江南農商行部分拍賣情況,截圖自阿里拍賣網
阿里拍賣網信息顯示,上述18筆股權所有人均為常州市仁慈銀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仁慈銀業”),被拍賣股權均被人民法院查封。天眼查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19日,經營范圍包括化工產品、貴金屬制品、工藝品銷售,去年8月,仁慈銀業因與常州市武進高新技術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發生追償權糾紛案件,被法院強制執行,執行標的為1348.87萬元。
江南農商行2021年半年報顯示,該行前十大股東分別為常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江蘇金峰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百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興集團”)、江蘇金鼎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新啟投資有限公司、江蘇恒德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恒德”)、常州南廣場建設有限公司、江蘇豐潤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常州現代通訊光纜有限公司、江蘇江南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9.99%、7.36%、3.14%、2.84%、2.55%、2.14%、2.11%、1.98%、1.98%、1.48%。其中,對外質押股權的股東涉及百興集團及江蘇恒德,共計質押1.82億股,占銀行全部股份的1.87%。
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對江南農商行的評級報告指出,除第一大股東外,江南農商行的股東持股比例較低,持股比例相對分散。半年報數據顯示,江南農商行股東總數為7124戶,其中法人股861名,股份數占總股本的76%;自然人股東6263名,股份數占比為24%。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李國平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銀行股權質押本身并無問題,而問題在于,信息是否充分披露、關聯交易是否公允、質押率是否公允、盡職調查是否充分等。
“此外,股權過度分散,缺乏大股東對管理層的監督,可能削弱公司治理,進而影響公司的經營與合規”,李國平進一步指出。
金融學博士麒鑒則分析道,若銀行出現大量股權被拍賣、凍結、質押的情況,可能致使股權出現異常變動和不穩定,從而對銀行穩健經營產生不利影響,最終或延緩其IPO進程。
針對江南農商行股權拍賣及其影響的相關問題,記者致函該行,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多家支行終止營業
除了上市進程暫無新進展,江南農商行亦在經歷多網點關停。
江南農商行官網顯示,截至目前,該行在常州市本地設立9家管理行級機構(即9家區級管理行+1家總行營業部),異地設立2家異地分行(淮安分行、蘇州分行)、22家異地支行和分理處,共計199家網點。
據記者統計,銀保監會官網公布的批復顯示,去年,江南農商行10家支行已終止營業,分別為常州市8家支行,包括洮西支行、坊前支行、崔豐支行、金星支行、聚湖路支行、荷花苑支行、太湖路支行;另有溧陽市清安支行、溧陽市城南支行。2020年,江南農商行共有6家支行終止營業,分別為常州市4家支行,即潤德半島支行、九里支行、南塘支行、光華路支行,以及溧陽市龍亭支行、溧陽市馬墊支行。
針對銀行網點頻頻關停的原因,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分析道,一是銀行內部自身數字化業務轉型,二是與整體時代背景存在相關性,“從時代背景和社會需求角度出發,以前銀行網點多,主要由于線下業務多,需要大量的對公、對企業、對個人的業務;而現在,數字化普及程度越來越高,無論是對公業務,還是個人業務,大多可通過線上方式完成。并且,銀行業務員管理能力在提升,不需要多個網點進行覆蓋。網點過多,業務不飽滿,因此從企業自身盈利的角度出發,一些網點會關停。另外,從企業自身能力和數字化轉型角度來說,可通過更少的人工,讓更多業務通過信息系統、智慧分揀系統等來實現。”
在獨立經濟學家、財經評論員王赤坤看來,銀行網點屬于體驗式消費服務,其特點為場地足夠大、交通便利、場景配套完善。“鑒于目前房地產的情況,交通便利且足夠大的場地成本必然很高,非常好的場景配套顯然需要較高的裝修或建設成本。因為涉及人群聚集和資金安全,消防安全和安保要求極高,軟硬件及配套人員等開支也非常大”,王赤坤補充道,“上述情況需要高額營業流水加高額利潤方可覆蓋其成本,而目前銀行網點收儲、攬儲能力退化,促使銀行關閉網點。”
王赤坤同時表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線上銀行將會增加其擴張能力,銀行網點將會如傳統店鋪般被擠壓,而關停支行網點,將改變銀行發展業態,銀行與時俱進,發展線上銀行。相較網點,銀行可利用互聯網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業務成本。”
不過,關停支行網點,亦會給銀行帶來一定挑戰。王鵬向記者分析道,“比如銀行內部架構、組織架構如何重整;如何整合原有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如何與當地結合等,都是一個挑戰。另外,如何穩定大量的員工、基層員工,尤其是年齡稍大的員工,企業需對其進行轉崗、能力提升等”。(張婷楊永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