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三湘銀行近日向媒體披露了其部分最新經營業績。數據顯示,到2021年底,該行總資產為583.6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76.06億元,一般性存款余額426.64億元。
記者相比發現,截至2020年末,三湘銀行總資產570.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90.07億元,一般性存款余額408.67億元。即2021年三湘銀行上述三項業績數據同比均實現正增長。其中貸款余額增速最高,為29.64%。而存款增速則僅有4.4%,略顯“拖后腿”。
在2021半年度工作報告中,三湘銀行曾表示,該行正狠抓存款業務結構調整,加強自營渠道建設,豐富存款產品。
不過,近日有自稱銀行同業人士的網友向記者反映,三湘銀行近期的“天天湘米”存款活動涉嫌變相返利,其高息攬儲活動“對銀行同業構成不正當競爭”。
據悉,通過湘米商城,用戶可將湘米變現到支付寶余額,也可兌換成微信支付立減金、京東E卡、手機話費、加油卡等權益商品。頁面顯示,結合湘米收益,三湘銀行的一年期存款產品綜合年收益可從2.25%提高到4.25%。
就多項業績指標最新變動情況及外界的質疑等問題,記者向三湘銀行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存款增長速度不及貸款增速,總資產略有縮表
官網信息顯示,湖南三湘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部地區首家、全國第八家開業的民營銀行,由三一集團聯合漢森制藥等9家湖南省內知名民營企業共同發起設立,于2016年12月26日正式開業,注冊資本金30億元,注冊地湖南長沙。
據梳理,開業以來三湘銀行的資產規模增長速度較快,但近年來增速開始有所放緩,甚至出現縮表的情況。
數據顯示,2018年,三湘銀行的資產總額從2017年的23.49億元增加至315.38億元,增幅達到了329.13%。隨后,三湘銀行2019年、2020年的資產總額逐步增加至515.81億元、570.7億元,期間同比增幅分別為63.55%、10.64%。
進入2021年,該行的資產擴張明顯“降速”。湖南三湘銀行披露的2022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該行總資產達到594.29億元,較年初的570.7億元增長了4.13%,同比2020年9月底的581.85億元僅增長了2.14%。
近日,湖南三湘銀行向媒體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21年底,該行總資產為583.62億元。對比2020年底的570.7億元小幅增長了2.26%,但與2021年9月底的594.29億元相比則出現了小幅的縮水。
資產規模擴張腳步停滯,可能和該行的資本緊張情況有關。資料顯示,2018年該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4.83%,在2019年降至11.28%后,近年來一直未見明顯的回升。截至2021年9月底這一數據為11.83%,資本充足率仍低于行業平均值。2016年底成立至今,三湘銀行還未進行過增資。
而在負債端,該行的存款增速也較為緩慢。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三湘銀行各項貸款余額376.06億元,相比2020年底的290.07億元增長了29.64%;一般性存款余額426.64億元,相比2020年底的408.67億元僅增長了4.4%。
記者注意到,為融資補血,三湘銀行近年來同業存單的備案額度連續上調。三湘銀行2022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顯示,今年該行備案的發行額度為90億元。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12月,該行首次在中國貨幣網公開披露2019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擬發額度僅為0.5億元。此后,2020年至2022年,該行的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額度分別為47億元、70億元以及90億元,呈現較快增長的趨勢。
存款積分當錢花,花式攬儲受質疑
實際上,存款增速放緩的情況在民營銀行中較為普遍。而如何破局成為各家銀行的挑戰。
2020年以來,監管部門不斷規范智能存款高息攬儲,以及商業銀行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吸收存款的行為。
2021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明確中小銀行嚴控跨區域經營。2021年以來,各家銀行在第三方互聯網平臺上的存款產品紛紛下架。互聯網存款業務作為民營銀行、中小銀行曾經重要的攬儲渠道被戴上“緊箍咒”。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目前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存貸款業務的民營銀行僅包括網商銀行、微眾銀行、新網銀行、億聯銀行4家互聯網銀行,而三湘銀行并不在其中。
中誠信國際曾在評級報告中指出,三湘銀行“存款穩定性一般,對同業資金依賴度較高”。在2021半年度工作報告中,三湘銀行也強調,該行正狠抓存款業務結構調整,加強自營渠道建設,豐富存款產品,推進同業負債轉型。
近日,有三湘銀行用戶收到來自該行客服的營銷信息,稱三湘銀行推出了“天天湘米”存款活動,邀請其參加。據活動信息計算可知,結合湘米收益,三湘銀行一年期產品綜合年收益可達到4.25%,短周期7天存款綜合年收益3.3%,“靈便存”活期綜合收益2.91%。
據介紹,湘米是按天派發,比如用戶存入“靈便存”1萬元,從次日開始,系統每天自動派發66個湘米。此外,3月23日-3月31日期間存帶湘米收益存款滿1萬元,持有滿3天以上,額外贈送1000個湘米。而湘米可通過湘米商城變現到支付寶余額,也可兌換成微信支付立減金、京東E卡、手機話費、加油卡等權益商品。以3月23日-3月31日期間存一萬元為例,用戶可額外獲得價值約10元的湘米獎勵。活動贈送的1000個湘米在4月6日派發。
記者注意到,上述做法是目前部分民營銀行攬儲的新模式。從本質來看,是部分民營銀行將存款產品的補貼利息換上了新的“馬甲”。其中較為常見的是,用戶在部分民營銀行通過購買存款可獲得“湘米”、“金豆”等形式的積分,再通過積分兌換獲得微信立減金、購物卡、話費充值卡等權益。如此折算下來,民營銀行存款產品的綜合收益依然保持了較高的水平,客戶粘性因此得到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6月8日,銀保監會下發的《關于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規定,銀行不得采取七種手段違規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其中第一項要求“銀行不得違規返利吸存,通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
就上述存款產品活動,近日記者也收到了自稱是“銀行同業人士”的網友的質疑。該網友認為,三湘銀行等攬儲活動涉嫌變相返利,“突破了人民銀行存款自律定價機制,違反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對銀行同業構成不正當競爭。”
就外界質疑等相關問題,記者也向三湘銀行發去了采訪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記者 謝奀國 實習記者 豐鳳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