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東海銀行(以下簡稱“東海銀行”)的經營業績似乎已成為一個謎團。截至目前,東海銀行官網并未顯示歷年財務報表。與此同時,該行近年來的發展也頗為坎坷。
該行官網2020年7月發布的一份情況說明顯示,東海銀行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8億元,營業凈利潤8562.12萬元,分別較2019年同期增長49.9%和190.5%。
但從業績情況來看,自2014年9月末到2019年,東海銀行的資產負債總體上呈下行狀態,逾5年的盈利情況也不甚穩定。其中,總資產已從136.31億元縮減26.17%至100.64億元;總負債由131.43億元下降29.53%至92.62億元;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分別下跌33.80%和42.67%。
雖然難以得知東海銀行近2年來的財務情況,但是在監管部門的監督之下,該行的內控管理和合規經營問題卻十分明顯。在2020年7月因股東違規被銀保監會通報批評后,該行歷經“換血”式股東重組。在2019年至2020年間,該行領導班子核心崗位已更換數人。其中,董事長、副董事長及行長均有變動。值得一提的是,此后該行仍多次因關聯交易管理、貸款風險或五級分類、信貸管理被罰,并于2020年10月和2021年4月收到百萬級罰單。
業績大幅波動成常態 資產規??s水近三成
雖然東海銀行官網并未披露近年財報,但是其財務狀況或許可從該行的第二大股東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星科技”)公開的歷年財報信息中窺探一二。
2021年仍持有東海銀行19%股份的巨星科技自2016年起披露重要聯營企業的主要財務信息。值得關注的是,巨星科技最新的2020年年報并未披露東海銀行的財務情況。
不過從2014年9月末到2019年披露出的主要財務指標來看,東海銀行這5年多的經營成績并不盡如人意。“時晴時雨”的不穩定表現凸顯了該行存在的展業風險。
總的來說,東海資產規模和盈利增速一直在正負之間反復。2019年,該行總資產為100.64億元,總負債為92.62億元。而2015年該行的總資產為129.37億元,總負債為122.33億元。也就是說,該行的資產和負債規模均低于2015年的水平,期間總降幅分別為22.21%和24.29%。
與此同時,從2017年到2019年的3年間,該行資產負債持續“縮表”。其中,總資產分別為147.52億元、111.26億元、100.64億元,降幅分別為24.58%、9.55%;總負債分別為140.10億元、103.66億元、92.62億元,降幅分別為26.01%、10.65%。
此外,東海銀行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也呈現出較大波動,增收不增利或增利不增收的情況均有出現。從營業收入來看,該行2016年至2018年的營收分別為2.73億元、2.16億元和1.43億元,同比增速持續下降,降幅由20.88%擴大至33.80%。
與2017年營收同比下降20.88%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行2017年凈利潤同比暴漲354.39%,由2016年的684.03萬元升至3108.19萬元。到2018年,其凈利潤又同比下跌42.67%至1781.95萬元。不過從長期來看,該行2015年的凈利潤為5年多期間的凈利潤最低點,一度較2014年9月末的1155.96萬元暴跌626.26%至虧損6083.40萬元。
從較為接近的2019年來看,東海銀行盈利能力似乎大為好轉。該行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64億元和4176.12萬元,同比增長84.62%、134.36%。不過良好的業績成績并沒有帶動規模的擴張,反而有所縮減。2019年,該行總資產下降9.55%至100.64億元,總負債下降10.65%至92.6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東海銀行總資產、總負債、營業收入和凈利潤4項主要經營指標均有下跌。其中,凈利潤跌幅最大,同比下降42.67%;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3.80%;總資產及總負債降幅分別為24.58%和26.01%。
記者就經營業績波動原因等問題致電東海銀行并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復。
高管股東齊換血 關聯交易問題屢罰屢犯
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力愈發受到監管部門重視,銀行等金融機構所面臨的監管力度亦在不斷增強。在頭頂經營業績壓力的情況下,東海銀行的合規及內控問題也不斷遭到銀保監會等機構的點名。
從2020年7月到2021年12月,銀保監會累計披露了4批,合計81家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股東名單。而寧波東海銀行是首批通報涉及到的5家銀行之一。
2020年7月4日,該行3家股東:杭州平章工具有限公司、寧波市鄞州亞歷電器有限公司和中國遠大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均被列入銀行保險機構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名單。
在通報發出2天后,該行回應稱中國遠大集團被通報的主要原因是持股超過監管比例限制。由于歷史原因,在東海銀行2012年改制為城市商業銀行及2015年同比例增資擴股時,中國遠大集團通過3家子公司間接持有該行28.97%的股份,超出銀保監會“主要股東包括戰略投資者持股比例一般不超過20%”的要求。
東海銀行表示,中國遠大集團在取得股份時均依法經原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批準,之后將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使股權比例降到符合監管要求的水平。該行還強調與上述股東之間不存在任何貸款融資等相關業務,上述事項未對正常經營管理產生任何影響。
在此次情況通報中,東海銀行僅公開了2020年上半年的部分業績數據。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88億元,營業凈利潤8562.12萬元,分別較2019年同期增長49.9%和190.5%,流動性充足。而資產規模、資本金和資產質量等關鍵指標仍未得到公開。
不過到2021年9月時,上述股東被通報事件對東海銀行的影響變得清晰可見,和回應時提及的引入戰略投資者不同,該行股東層面臨的是“換血式”重組。
9月18日,寧波銀保監局一天內發布兩則批復通知,同意寧波市金江投資有限公司持有4.86億股股份,持股比例47.7463%;同意寧波銀行參股0.51億股,參股比例4.99%。9月30日,東海銀行發布的公告顯示,在寧波市金江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7.7463%后,加上原有的市級國有股權,寧波市級國有資本在寧波東海銀行股權結構中已占控股地位。
寧波銀保監局在對股權變更的批復中提及,東海銀行應加強股權管理,嚴格控制股東關聯交易,完善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機制。業內人士表示,部分銀行股東不直接購買銀行股權,轉而通過多家子公司參股獲得對銀行的實際控制權,將銀行視為提款機的行為并不鮮見。
而關聯交易確實是東海銀行多年未除的弊病。在股東重組之后,該行仍因關聯交易相關問題收到兩筆百萬級罰單,所受處罰程度也在不斷加深。
記者梳理銀保監會消息發現,東海銀行收到的罰單數量并不算多,但卻多次因關聯交易被罰。2018年6月,該行因違規辦理股權質押和關聯交易業務等原因被罰50萬元;2020年10月,因對關系人申請的客戶授信業務未落實回避制度且授信嚴重不審慎,關聯方授信余額超過監管規定比例被罰165萬元;2021年4月,因關聯交易管理存在缺陷、違規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等原因被罰350萬元。而這也是東海銀行6年多來收到的罰金數額最大的罰單。
在股東股權和合規經營屢屢出現問題之時,東海銀行高管層也進行了人事大調整。2020年3月,寧波銀保監局接連核準了該行董事長劉元、副董事長江維嘉和董事齊中洋等人的任職資格。2019年,行長齊中洋的任職資格被核準。
值得注意的是,劉元已是第二次擔任該行的法定代表人。在劉元擔任法定代表人期間,東海銀行還多次因貸款風險分類問題被寧波銀保監局處罰。銀保監會官網顯示,該行分別在2016年3月、2020年10月和2021年4月收到3張罰單。處罰原由均涉及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或貸款五級分類不準確。
高管換帥,股東換血的東海銀行將何時披露年報?在合規經營問題屢罰屢犯之下,該行資產質量究竟如何?記者將持續關注。(記者 謝奀國 實習記者 胡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