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安農商行兩大股東風波不止。
繼被申請破產重整的消息不脛而走,引發行業關注后,海安農商行第一大股東蘇中建設親自下場“辟謠”稱法院對該申請未予受理,并表示其經營狀況正常。不過,近日,該公司新增兩條司法凍結信息,合計凍結金額為1億元。
據悉,蘇中建設系恒大多個重點項目的承包商,包括著名的“恒大城”。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恒大暴雷后,蘇中建設被波及力度可謂不小,其持有的恒大100億元商票無法兌付。此外,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該公司被執行金額超4000萬元。
事實上,除了第一大股東蘇中建設深陷泥潭外,海安農商行的第三大股東渤海國際信托的前景明朗與否也值得拷問。記者注意到,與渤海國際信托同為海航集團控股的三家兄弟企業,于近期均收到了證監會的立案調查。此外,其100%控股的一家公司于今年11月成為“老賴”。
在兩大股東面臨嚴峻挑戰的同時,海安農商行于今年半年報首次出現增利不增收的情況。
就上述情況,記者致電海安農商行,但該行工作人員拒絕了記者的采訪。
兩大股東前路不明
12月27日,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海安農商行新增兩條司法協助信息,當事方為該行第一大股東蘇中建設。
詳細信息顯示,蘇中建設被天津市靜海區人民法院納入被執行人名單,凍結金額合計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裁定書文號顯示其為執保案件,也就是說,申請執行人對被執行人蘇中建設提出了財產保全的訴訟。
而就在該執行信息公示前不久,蘇中建設剛剛經歷一場風波。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發布的公告,蘇中建設于今年12月22日被申請破產重整。申請人系獻縣華祿建筑器材租賃站。消息發酵后,引發市場關注。
對此,蘇中建設快速作出回應,于12月23日在官網及官微表示,其之所以被申請破產重整,只是因為與合作方獻縣華祿建筑器材租賃站的債務糾紛,而法院已裁定不予受理申請。并補充說明,目前其公司經營狀況正常,截至11月末,已完成施工產值超600億元,全國納稅總額約2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該澄清聲明發布前不久,蘇中建設擬將其持有的蘇中達科60%股權以3264萬元的價格轉讓給蘇中投資。而蘇中達科持股35%的第二大股東華藍集團,在12月16日的公告中表示放棄該筆股權轉讓的優先購買權,其官方解釋為“基于對公司長期發展戰略和經營規劃的整體考慮”。
官網介紹顯示,蘇中建設(全稱“江蘇省蘇中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49年2月,1998年12月成立了規范的股份公司,2005年6月改制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民營企業。
作為全國知名的"南通鐵軍"主力之一、江蘇省著名的建筑施工企業,蘇中建設先后承建了無錫海瀾財富中心、新疆特變電工科技研發中心、上海世博會英國館、臺灣館、愛爾蘭館、內蒙古博物館、沈陽宏運大廈、北京國航總部大廈、南京中環國際、七臺河黨政辦公中心、臨沂鉑爾曼大酒店、東臺市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大體量、高難度、影響大的標志性工程。
據悉,包括著名的“恒大城”在內,恒大集團旗下多個重點項目的承包商均為蘇中建設。就在今年6月3日,蘇中建設董事長還出席了恒大集團一年一度的戰略合作伙伴交流會。在會上,彼時還在任的許家印提出“今年6月30日,恒大至少實現一條紅線變綠”。不過9月初,卻傳出其暴雷的消息。
而與恒大存在較多業務合作的蘇中建設也在這場“雷暴”的輻射范圍之內。相關業內人士認為,蘇中建設是受恒大暴雷影響最大的企業之一。有媒體報道,該公司持有的恒大100億元商票兌付吃力。
此外,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蘇中建設被執行信息總計22條,執行總金額約合4086.18萬元。其中21條執行記錄的立案時間為恒大暴雷后,執行金額合計約3812.06萬元。
除了第一大股東蘇中建設麻煩纏身之外,海安農商行的第三大股東渤海國際信托也面臨諸多挑戰。
據海航集團的下屬成員、渤海國際信托的兄弟企業海南航空控股、供銷大集集團、海航基礎設施投資,12月18日發布的公告,其均于12月17日收到了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案由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控股股東海航集團的破產重整余波還在持續,渤海國際信托的去路目前仍未明晰。在此期間,其100%持股的無錫世界貿易中心又傳來負面訊息。據執行信息公開網11月13日發布的公告,該公司因違反財產報告制度且對法院裁決結果全部未履行,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此外,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12月27日,海安農商行的有效出質股權達53筆,總計10312.60股。
上半年增利不增收
資料顯示,海安農商行(全稱“江蘇海安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完成統一法人工作,2008年成為南通市首家農村合作銀行,2011年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正式成立時間為2011年2月28日。法定代表人為錢海標。注冊資本10.00億元。
在兩大股東面臨風險挑戰的同時,海安農商行的經營效益呈現一定程度滑坡,自成立以來,首度出現增利不增收的情況。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海安農商行實現營業收入約9.52億元,凈利潤約4.0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90億元、3.53億元,分別同比減少3.78%、增長13.33%。
而其營收同比減少的主要原因為利息凈收入、匯兌收益的減少,及手續費與傭金凈收入的虧損擴大。利潤表顯示,海安農商行2021年1-6月的利息凈收入約8.83億元、匯兌收益約124.71萬元,較2020年同期的9.29億元、332.50萬元,分別減少了0.46億元、207.80萬元。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約-526萬元,較2020年同期的-153.99萬元,減少了372.02萬元。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6月末,海安農商行不良貸款余額約5.1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10%,較年初下降0.1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378.72%,較年初上升52.19個百分點。
資本充足水平方面,報告期末,該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5.45%、14.30%、14.30%,較年初分別上升0.41、0.42、0.42個百分點。
記者就上述情況致電海安農商行,不過,該行工作人員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4月1日預披露更新后,海安農商行的上市之路就一直擱淺,再未有新的進展。
兩大股東面臨的重重危機對于海安農商行而言影響有幾何?該行自2019年4月1日更新招股書后就一直停擺的上市進程是否會受此影響再度延期?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