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通報了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夏銀行,600015.SH)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直指該行存在7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
實際上,今年以來,華夏銀行頻遭銀保監部門點名。
據中國銀保監會網站信息,華夏銀行及其分支機構今年11月被銀保監部門公告處罰三次,合計罰沒737.43萬元。今年以來,該行及分支機構已總計被銀保監處罰22次,合計罰沒11402.43萬元,其中最大的一筆罰單高達9830萬元。
上述處罰中,貸款業務成為“重災區”。
而《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該行今年前三季貸款增速較去年和同業皆明顯放緩。與此相應,該行前三季利息凈收入同比下降。
同時,該行今年前三季度凈息差同比下降,期末資本充足率亦較上年末下降。
《投資時報》就上述監管處罰、凈息差下降、資本充足率下降等問題向華夏銀行發送了溝通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華夏銀行近一年股價走勢(前復權,元)
注:數據截至2021年12月16日。
數據來源:Wind
今年已被罰沒逾1億元
華夏銀行遭銀保監處罰的頻率有些快。今年11月下旬,該行連續三天被銀保監部門公告處罰,共計罰沒737.43萬元。
11月25日,重慶銀保監局公告對華夏銀行重慶分行罰沒共計652.43萬元;11月24日,安徽銀保監局公告對華夏銀行合肥分行罰款35萬元;11月23日,北京銀保監局公告決定“責令華夏銀行北京分行改正,并給予罰款50萬元的行政處罰”。
上述處罰原由涉及貸款違規、掩蓋資產質量、同業投資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其中,貸款違規包括:貸款“三查”不盡職;監控不力,貸款資金被挪用;違規向資本金不足的房地產開發貸款項目發放貸款;委托貸款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市場;內部控制不到位,發放借名貸款;流動資金貸款用于固定資產項目墊資等。
據銀保監會網站信息,今年以來,華夏銀行及分支機構已總計被銀保監處罰22次(不含個人),合計罰沒11402.43萬元。
違法違規事實除了上述內容,還包括:個人貸款資金未按約定用途使用;貸款“三查”不到位,導致形成不良;貸后管理不到位,導致信貸資金改變原有用途;流動資金貸款發放后轉入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貸款承接本行逾期貸款,延緩風險暴露;信貸業務內控管理不到位;銀行承兌匯票業務貿易背景審查不嚴;監管檢查意見落實整改不到位等。
其中,5月17日,中國銀保監會公告對華夏銀行作出罰款9830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此處罰涉及的主要違法違規事實(案由)達27項,除了貸款違規,還包括同業投資、理財等業務違規。
綜合上述處罰案由來看,華夏銀行多次出現貸款違規。
而今年以來,該行貸款增速明顯放緩。
據華夏銀行財報,2018年末—2020年末及今年三季度末,該行發放貸款和墊款分別為16135.16億元、18726.02億元、21089.93億元、21792.11億元,其中,2019年末和2020年末同比增16.06%、12.62%,與相應時間商業銀行貸款17.32%和13.28%的整體增速相當。而今年三季度末較上年末增長3.33%,則低出商業銀行貸款10.46%的整體增速較多,與去年同期11.77%的增速(即2020年三季度末較2019年末增速)相比亦明顯放緩。
華夏銀行今年三季報現金流數據也顯示貸款凈流出下降明顯。今年前三季,該行客戶貸款和墊款凈增加額為866.78億元,同比大降63.84%。
除了處罰以外,華夏銀行還遭到了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的點名。
12月16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關于華夏銀行侵害消費者權益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通報了對華夏銀行消保現場檢查發現的侵害消費者權益的7類違法違規問題,包括:互聯網貸款利率宣傳不規范,侵害消費者知情權;適當性管理不規范,向個人客戶銷售高于其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侵害消費者財產安全權;向個人貸款客戶搭售人身意外險,侵害消費者自主選擇權;格式合同強制客戶接受交叉銷售,侵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違規查詢、存儲、傳輸和使用個人客戶信息,侵害消費者信息安全權;違規向個人客戶收取費用;違規向貸款客戶轉嫁成本。
《通報》指出,華夏銀行上述違法違規行為,嚴重侵害消費者知情權、財產安全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信息安全權等基本權利,中國銀保監會已要求該行進行整改。
此外,《投資時報》研究員還注意到,銀保監會網站12月10日發布的《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關于2021年第三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今年第三季,華夏銀行平均每千萬個人客戶投訴量位列股份制商業銀行第四位。
前三季利息凈收入下降
業績方面,華夏銀行今年前三季凈利潤雖然實現了增長,但進一步研究發現,業績增長背后不乏隱憂。
華夏銀行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該行營業收入為724.93億元,同比增2.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1.95億元,同比增14.70%。
不過,該行營業收入中,利息凈收入為605.95億元,同比降0.33%;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71.78億元,同比降11.86%。
利息凈收入下降應與上述貸款增速下降及凈息差下降相關。今年前三季,該行凈息差為2.40%,較上年同期下降0.19個百分點。
華夏銀行貸款增速下降,或與該行轉型亦有關系。華夏銀行在今年半年報中稱,報告期內,該行加快推進公司金融業務“商行+投行”轉型,加快從傳統融資中介向綜合金融服務商轉變。今年上半年末,該行投資銀行業務規模為3063.07億元,同比增長35.55%。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華夏銀行今年前三季凈利潤增速高于營收增速,主要在于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增長,以及信用減值損失同比下降。
資本充足方面,今年三季度末,華夏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86%、10.95%、8.70%,較上年末分別下降0.22個百分點、0.22個百分點、0.09個百分點。
與今年上半年末相較,雖然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上升0.04個百分點和0.08個百分點,不過,資本充足率仍然下降0.05個百分點。(研究員田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