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海華瑞銀行因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違規接受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等違法違規行為,被責令改正并處罰款30萬元。包括員工個人罰單在內,這已是該行今年以來收到的第三張罰單。
據悉,目前信用貸款中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引入持牌融資擔保公司,另一種是保險機構的信用保證保險。約定當借款人未按借款合同等法律文件約定按時償還本息的,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將按照約定將代償款項支付至金融機構指定賬戶。行業人士表示,第三方機構擔保模式多在助貸機構與金融機構合作中出現。上述模式一方面存在變相收費推高融資成本的嫌疑,另一方面可能涉及變相“風控外包”,金融機構異化為單純的放貸資金提供方,自主風控能力難以提高。
上海華瑞銀行違規接受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究竟屬于哪一類違規?違規問題的整改情況如何?就相關問題記者致電華瑞銀行,對方行政人士表示“相關部門對接人員不在”,電話無法接通。后記者向華瑞銀行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罰單大戶”連收三張罰單
2021年9月至今,華瑞銀行在三個月內連續“吃”下三張罰單,將其展業方面的內控管理問題暴露在臺前。
11月23日,中國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發布的處罰公告顯示,上海華瑞銀行因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違規接受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等違法違規行為,被責令改正并處罰款30萬元。
9月7日,中國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發布消息稱,華瑞銀行因11項違法違規行為被責令改正,并被罰沒520.58萬元。
具體來看,罰單中共提到11項違法違規行為,包括未按規定進行信息披露、未經任職資格許可任命高級管理人員、重大關聯交易未經董事會批準、違規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授信集中度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放任借款人將流動資金貸款用于股權投資、供應鏈融資業務未按規定進行統一授信管理、違規向資本金不足的房地產項目發放貸款、未嚴格監督流動資金貸款的使用情況、同業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個人住房租賃貸款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上海銀保監局對華瑞銀行作出責令改正并罰沒520.58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隨后10月18日,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公布的一份個人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華瑞銀行個人住房租賃貸款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員工江毅鵬對上述違法違規行為負有直接責任,被給予警告。
華瑞銀行儼然已成為收監管罰單的常客。資料顯示,華瑞銀行是全國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之一,由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滬上10余家民營企業發起,注冊資本30億元,于2015年5月23日正式開業。
而根據記者梳理發現,2018年至今,華瑞銀行因多項違規問題每年均會收到來自銀保監會、央行等監管部門的罰單,共計罰沒金額超過780萬元。
具體來看,2018年7月,華瑞銀行因違反銀行結算賬戶業務規定,被央行上海分行給予警告,并處罰款3萬元。
2019年5月20日,華瑞銀行因對某客戶的授信集中度高于15%的法定上限,房地產開發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以及部分同業投資資金違規用于股權增資、同業業務某交易對手未按名單制管理等違規行為,連收上海銀保監局三張罰單,合計被罰180萬元。
2020年8月11日,華瑞銀行因薪酬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上海銀保監局責令改正,并處罰款40萬元。
民營銀行因為違規問題頻頻“吃”監管罰單的情況也受到廣泛關注。記者注意到,包括華瑞銀行在內,今年以來多家民營銀行領罰,百萬級別的大額罰單亦不少見。從罰單信息看,這幾家民營銀行受罰原因主要涉及內部管理方面等問題。行業人士指出,這或與民營銀行股權結構有關。民營銀行有“民資、民企、民營”三大特征,資本金全部來自民間資本,股東多是來自民營實體企業,部分民營銀行依法合規經營意識不足,對風險和監管法規缺乏必要的敬畏等。“從根本上看,民營銀行還需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和內控體系。”
9月初大額罰單下發時,華瑞銀行相關工作人員曾回復記者表示,“我行高度重視監管提出的問題,近兩年來,已按照監管意見和要求,開展自查自糾、持續全面整改,目前大部分問題已經完成整改,其他問題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就最新罰單中監管發現的違規問題的整改情況,記者再次聯系華瑞銀行方面,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違規擔保或暴露風控短板,凈利潤連續下滑
記者了解到,最新的一張監管罰單涉及的“違規接受擔保”問題,也是消費者投訴的集中點。據悉,信用貸款第三方擔保業務中藏有的“貓膩”不少。
據從業人士介紹,目前信用貸款中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引入持牌融資擔保公司,另一種是保險機構的信用保證保險。銀行接受第三方擔保多在與助貸機構的合作中出現。擔保合同約定當借款人未按借款合同等法律文件約定按時償還本息的,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將按照約定將代償款項支付至金融機構指定賬戶。
行業人士分析指出,上述模式一方面存在變相收費推高融資成本的嫌疑。2020年7月發布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要求,合作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費,保險公司和有擔保資質的機構除外。在此背景下一些助貸機構開始與擔保公司合作或申請融資擔保牌照,以擔保費的名義收取服務費,既滿足了監管要求,同時又保留了助貸機構的利潤空間。但貸款用戶的綜合貸款成本因此上升,與“減費降息”的監管要求明顯相悖。
近期,銀保監會為規范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管理,出臺了《關于規范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管理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到強化定價約束,劍指銀行業服務外包與服務合作定價不合規的情況,要求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主體規范服務合作管理。禁止合作機構以銀行名義向客戶收取任何費用。
另一方面,上述第三方機構擔保模式還存在變相“風控外包”的嫌疑。浙江銀保監局下發的《關于加強互聯網助貸和聯合貸款風險防控監管提示的函》就明確要求,“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應立足于自身的風控能力建設,完善本行的風險控制策略”,并要求“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環節外包,不能異化為單純的放貸資金提供方。”上海銀保監局黨委書記韓沂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針對銀行與第三方機構的聯合貸款業務已下發相關文件進行整治,強調銀行不得將風控管理交給互聯網機構。
華瑞銀行究竟因哪一類具體違規行為被罰尚不可知,不過,記者注意到,在網絡投訴平臺,不少用戶反映在網貸下款后莫名被扣款數百元,交易地點顯示為“快錢支付—上海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或“聯通支付—上海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業務摘要顯示為“消費”。投訴內容顯示,這些用戶大多表示并未與華瑞銀行進行交易,扣款時也并未收到華瑞銀行發來的短信。由此可以推斷這些用戶應是在互聯網貸款平臺申請的貸款,而華瑞銀行為實際出資方。資料顯示,華瑞銀行曾在租房、租車、家裝、旅游等多個場景合作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目前在“餓了么”app“借錢”欄目中也可以看到華瑞銀行的借款申請入口。
或受業務踩雷帶來的逾期壓力等因素影響,華瑞銀行自2018年實現凈利潤3.27億元后,盈利水平就開始逐年走下坡路。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華瑞銀行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68億元、2.03億元,分別同比下滑17.95%、24.21%。
2021年上半年,華瑞銀行凈利潤仍未擺脫下滑趨勢。其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7.57億元,同比增長65.29%;實現凈利潤1.24億元,同比下滑3.54%。
華瑞銀行方面表示,去年業績下滑,主要是受疫情沖擊及減費讓利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為應對疫情帶來的資產質量下行壓力,華瑞銀行2020年撥備計提3.72億元,同比增長160.10%。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從2018年起,華瑞銀行撥備覆蓋率開始不斷降低,同期不良貸款率不斷走高。具體來看,2018年-2020年,華瑞銀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82.46%、244.28%、163.19%;同期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69%、1.03%、1.44%,近三年時間已翻了兩倍多。
資產質量承壓,而其風險抵抗能力也有待提高。數據顯示,去年華瑞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有所下降,面臨一定的資本補充壓力。
展業的不審慎拖累的不僅僅是華瑞銀行的業績表現,還影響了消費者的用戶體驗。據上海銀保監局披露的2020年上海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2020年,華瑞銀行投訴量911件,居中資法人銀行投訴量首位,占中資法人銀行投訴總量的57%。其中個人貸款業務投訴量占比95%以上。
今年上半年,上海華瑞銀行的投訴量位列中資法人銀行第三名,為106件。其中92件為個人貸款業務投訴。(記者 謝奀國 實習記者 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