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原銀行(01216.HK)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吸收合并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及焦作中旅銀行。
合并完成中原銀行資產規模將突破萬億大關,一舉躍居國內城商行第一陣營。
中原銀行稱,此次吸收合并是按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將中原銀行辦成一流商業銀行”的目標要求,支持地方建設,服務社會民生的具體舉措。
作為河南省唯一一家省級法人金融機構,中原銀行早期資產規模不如鄭州銀行,但在短短幾年間實現跨越式發展。2017年7月,中原銀行在港交所上市。此次合并完成后,中原銀行將成為河南第一大屬地法人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1年10月,洛陽銀行與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10年時間上市輔導多達56期。此次洛陽銀行并入中原銀行等同于實現曲線上市,一了10年IPO未果的心病。
一個月前,中原銀行換帥。該行9月29日公告稱,前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河南分局局長徐諾金獲選為董事長及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2020年以來,已有包括蒙商銀行、四川銀行、山西銀行、遼沈銀行在內的城商行通過合并重組其他城商行的方式成立,省級城商行整合成為大勢所趨。
“1+3”造就萬億資產
中原銀行成立于2014年12月26日,系由河南省內13家城市商業銀行通過新設合并的方式組建。截至2021年6月末,中原銀行的資產總額為7530.02億元。
焦作中旅銀行前身是焦作市商業銀行,是在焦作市區11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礎上,由地方財政及19家企業法人共同發起成立。2012年9月,焦作市商業銀行引入戰略投資者中國旅游集團。2015年,河南銀監局批復同意該行更為現名。截至2021年9月,焦作中旅銀行的資產總規模為940.06億元。
如不考慮其他因素,中原銀行在吸收合并后,資產總額將突破萬億。在官宣吸收合并之前,中原銀行高管團隊已發生變更。
中原銀行在2021半年報中稱,8月25日,執行董事、董事長竇榮興因工作調整辭去本行執行董事、董事長及戰略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
竇榮興出生于1963年,深耕銀行業已有逾30年,曾任招商銀行鄭州分行副行長,中心銀行鄭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中信銀行總行批發業務總監兼公司銀行部總經理。此后,竇榮興參與中原銀行的籌建工作,成為首任董事長。
竇榮興對中原銀行的建立、發展和上市都起著關鍵作用。中原銀行上市當年,竇榮興成為河南省上市公司中的“最貴董事長”。2017年報顯示,當年竇榮興薪金收入合計574.7萬元,是河南唯一年薪超過500萬元的上市公司董事長。
9月29日,河南省政府發布任免通知,免去竇榮興中原銀行董事長職務,并任命徐諾金為中原銀行董事長人選。
與竇榮興同歲的徐諾金,是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畢業后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工作8年,后又分別在梧州及東莞的央行中心支行任職黨委書記、行長。2004年,他轉任央行廣州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2015年8月任央行鄭州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外管局河南省分局局長。
頭部城商行又添一家?
從資產規模來看,“城商行一哥”北京銀行的總資產為3.06萬億,上海銀行的資產總額為2.63萬億元,中原銀行與頭部城商行的規模差距正在縮小。
2020年至今,多家省級城商行選擇以合并的形式新設。2020年11月,四川銀行獲批開業,原攀枝花市商業銀行和涼山州商業銀行分別變為四川銀行下屬兩個分行。除此之外,還有山西銀行、遼沈銀行等城商行通過此種方式合并設立。
針對城商行合并的底層邏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解釋稱,通過合并資產的方式,城商行合并是“鐵索連舟”,在增強整體抗風險能力的同時,形成聚力,整合出規模,進而壓縮城商行的成本,優化運營效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城商行合并的同時,各家城商行的風險也被連接起來。單家城商行的風險并沒有消失,而是被分攤了,若遭遇“黑天鵝”,則有可能出現風險傳導。
盤和林表示,如果在資產不透明,存在潛在經營風險的情況下合并,則可能在內部傳導風險。對于城商行而言,趨利避害,只要在并購前做充分的評估,合并是有益的。
對于擁有多家城商行的地區而言,城商行整合可強化風險抵御能力,增強區域金融實力,一定程度上是大勢所趨。而在當前節點,通過何種方式盡量降低合并后的系統性風險,或是城商行必然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