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有媒體報道,無錫濟煜山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禾藥業”)和其關聯方南京恒生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生制藥”)發現名下28億元的存款用于為另外一家無關公司華業石化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業石化”)提供貸款質押擔保,而山禾藥業和恒生制藥此前對此毫不知情。在與銀行交涉無果后,兩公司已于9月3日報警。10月24日,渤海銀行官網針對該報道發布該行南京分行的聲明。聲明稱,在與相關企業日常業務辦理過程中,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發現企業間異常行為,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依法尋求司法解決。
天眼查顯示,山禾藥業、恒生制藥都是濟民可信集團的子公司。據報道,8月19日,山禾藥業法人代表於某接到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營業部工作人員來電,告知有人正在柜臺將電子存款轉為紙質存單,并以此為他人貸款辦理質押。對方問她:“企業是否有辦理存單質押業務的真實意愿?”
這個電話讓於某十分意外,因為該公司存款從未給第三方辦理過任何擔保、質押。她立即向上級公司濟民可信集團的資金管理部匯報了情況。隨后,濟民可信集團資金管理部經理熊某致電渤海銀行南京分行聲明,企業從未準許任何人辦理存款質押事宜,并要求銀行立即報警。
次日,山禾藥業和恒生制藥曾嘗試支取在渤海銀行的存款,均無法支取,后來得知每一筆存款都被質押,共計28億元。
報道稱,兩天后,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營業部總經理胡某向濟民可信集團口頭通報了情況:2020年11月,銀行確實用山禾藥業的存款給華業石化南京有限公司的票據融資進行了質押擔保,銀行給華業石化開具了半年期承兌匯票,第一筆開票金額為3億元。此后山禾藥業及恒生制藥陸續存入該行的存款共計28億元,都被用于質押擔保。而山禾藥業與恒生制藥在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的總存款數為33億元人民幣,另外未被質押的5億元,則是8月19日事發未辦成的那筆。
根據報道,有參與交涉的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在交涉中銀行方面人員承認,這是他們與第三方企業操作的事情,第三方企業也確實與存款公司毫無關系。
山禾藥業向媒體提供的一份錄音顯示,8月21日,在上海浦東某酒店,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營業部總經理胡某、總經理助理管某與另外兩人和濟民可信集團財務人員見面。其間,胡某介紹稱,隨行人員中的一位是華業石化資金部總監董某。
報道稱"錄音材料顯示,銀行管某和董某均表示,上述質押并未獲得存款方同意,'沒有和存款企業交流過這件事'。曾聯系企業開戶的管某則承認,確實沒有與兩家存款企業的任何人溝通,‘這是(渤海)銀行的漏洞’。他談到辦理相關業務的驗印環節時,稱材料上的印鑒有80%到90%相似度就可以。他最終也承認這是銀行的問題。”
匪夷所思的是,渤海銀行一邊致歉一邊又提出,希望能夠允許銀行繼續用山禾藥業5億元存款,為華業石化從渤海銀行貸款提供存單質押。
濟民可信集團方面拒絕了這一提議。8月24日,山禾藥業與恒生制藥向銀行送達通知函,明確告知:兩公司從未將其“新易存”存款轉為紙質存單,也沒有為他人辦理過任何質押業務;渤海銀行南京分行必須保障兩公司的存款安全和自由提取,不得進行劃扣和其他違規違法操作。
但8月25日,因華業石化未能在還款日償還貸款,渤海銀行南京分行還是強行劃扣了恒生制藥5億元存款,后來又退回來5000萬元。
報道還提及,2021年3月,無錫方盛會計師事務所對山禾藥業進行審計時,向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發詢證函,在“山禾藥業在渤海銀行的7筆存款共計10.1億不存在凍結、擔保或其他使用限制”內容下,渤海銀行南京分行回復:“經本行核對,所函證項目與本行記載信息相符。”而事實上,但是山禾藥業已有10億元存款被該行設定為貸款質押物。
今日,有業內人士向北青-北京頭條記者表示,大額存單業務有很嚴格的流程規定。銀行需要經過多個部門審核,并與存款方進行嚴格、盡責的核實,除了要嚴格驗印,更需要面簽,過程中還要錄音、錄像留證;企業方面也需要提供股東會議決議等書面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現有報道的內容指向渤海銀行在業務辦理中存在很多可疑之處,而渤海銀行的聲明則稱“發現企業間異常行為”。這28億元存款究竟如何被辦理質押擔保?為什么直到最近才被發現?此案還有哪些隱情?均有待警方進一步調查。(記者 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