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金融曝光臺:理財遇飛單,存款變保單,理賠遭遇霸王條款,怎么辦?點擊“我要投訴”!金融機構申請入駐,第一時間傾聽用戶聲音。

資料圖:中國銀行。 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中行在美卷入GUCCI[微博]訴訟獲最新進展 美法院臨時中止處罰裁決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魏晞)中國銀行在美國被卷入古馳[微博](GUCCI)對造假者訴訟事件有新進展。總部位于北京的中國銀行10日向中新社記者確認,紐約時間12月8日,美國第二巡回法院針對中國銀行提出的緊急中止處罰申請作出臨時裁定,中止原本自12月8日起對中國銀行的每日5萬美元罰款。
2010年6月,GUCCI等奢侈品公司在紐約南區聯邦法院針對造假者提起訴訟,并稱發現涉案人員將貨款匯入中國銀行國內分行賬戶,要求中國銀行提供賬戶信息。中國銀行在上述訴訟中既非當事人,也未被指控有不當行為,僅因兩國司法沖突而被美國法院裁定“藐視法庭”,并被處以按日累計的罰款。
在此次事件中,是否通過《海牙取證公約》取證成為焦點。
中國銀行方面認為,根據中國法律,外國主體應通過國際條約等規定的司法協助途徑調取中國境內證據,未經中國主管機關準許,不得在中國境內調查取證。事實上,中國銀行曾提出根據《海牙取證公約》等國際條約跨境取證的解決方案,美國法院也曾試圖進行協調,但遭到GUCCI公司拒絕。
美國民事訴訟規則賦予當事人律師廣泛的取證權力,但很少有國家允許美國法院直接向本國公民或組織提出取證要求,因為這往往被視為是侵犯他國司法主權的做法。正是因為各國司法理念和制度的不同,使得中國銀行在內的許多無辜者成為司法沖突的受害者。
GUCCI在美國訴訟,可謂舍近求遠。中行代理律師、安理國際律師事務所姜穎10日就此事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GUCCI公司選擇使用《海牙取證公約》,他們早就可以獲得相關賬戶信息。GUCCI也有權在中國進行起訴,并得到中國法院在獲取信息和凍結賬戶等方面的幫助。中國司法界現在對知識產權保護日益重視,僅GUCCI的代理律所此前就在中國有3起與知識產權訴訟相關的成功案例,幫助GUCCI在中國境內發起訴訟并非難事。
中國擁有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參加了多個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公約。最高法院每年向社會公布《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和典型案例,不斷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目前,大多數中級以上人民法院都設立有專門的知識產權審判庭,2014年北京、上海、廣州還成立了知識產權法院。
姜穎表示,按照中國《民事訴訟法》,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一審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上訴案件一般在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如果GUCCI當初在中國的法院起訴制假售假者,案件想必已經審理執行完畢,不僅能夠及時制止侵權行為,還可避免高額的訴訟費用支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