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金融曝光臺:理財遇飛單,存款變保單,理賠遭遇霸王條款,怎么辦?點擊“我要投訴”!金融機構申請入駐,第一時間傾聽用戶聲音。
本報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2015年12月6日,在溫州舉行的平安銀行私人銀行家族傳承論壇上,近百位與會浙商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如何將家族財富穩妥地傳承給下一代,但理念差異依然不小。
“有企業家直接咨詢,通過代持方式能否規避遺產稅,將家族財富最大限度地留給子女。”平安銀行私人銀行家族信托首席顧問李亮坦言。
多年的工作經歷讓他發現,與各地企業家類似,浙江企業家的家族財富傳承方式同樣五花八門,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就是直接立下遺囑;稍顯復雜的,則是通過各種關系獲取兩三張身份證,以此安排不同比例的家族財富傳承給不同子女;更為復雜的,就是利用代持、海外投資等方式分散家族財富進而規避遺產稅,為子女最大限度“保留”家族財富。
“但是,這些家族財富傳承方式能否有效穩妥將家族財富傳給下一代,得打上一個問號。”李亮表示,比如遺囑需要公證才不易受到挑戰;代持協議則面臨法律效應失效的風險;海外投資會面臨境外國家追繳稅款的風險;利用多個身份證傳承財富的做法則顯然違反國家法律。
在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財富部總經理史頌生看來,一份穩妥有效的家族財富傳承方案,必須具備兩個先決條件:一是家族財富資產的持續經營管理,實現保值增值;二是能令家人持續受益。
“如今,很多傳統的家族財富傳承做法,未必能實現這兩個目標。”他坦言,要讓浙江企業家真正引入專業金融機構設計有效穩妥的家族傳承方案,依然任重而道遠。
財富傳承的“苦惱”
“很多企業家意識到,傳統做法未必能解決債務風險隔離與財產繼承糾紛。”一位溫州企業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最近他的企業家朋友遇到類似的困局:兩年前,這位企業家立下遺囑,將家族財富與企業股權傳承給兒子,但今年7月他身故沒多久,就有債主上門要求子償父債。原來,這位企業家生前因為企業經營需要,向一些民間借貸機構借了2000萬元。
由于他兒子不知道父親的這筆債務,雙方一度爭執不下,最終對簿公堂,法院只好先凍結這位企業家多個房產與企業股權,令財富傳承暫時“擱置”。
更有甚者,個別企業家為了企業業務發展需要,以及財富傳承的不同安排(包括私生子女),通過各種關系獲得多個身份證,以此安排個人財富進行傳承,但隨著這些“假身份證”下的財富被“公開”,子女之間均認為財富分配不公而紛紛訴諸法律,令“假身份證”名下的財富面臨不小的傳承風險。
在李亮看來,這些家族財富傳承矛盾之所以產生,主要原因是企業家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時隔離債務風險,避免財產繼承糾紛。
“財富傳承風險遠不止這些。”李亮表示,除了婚姻破裂導致的財產分割風險,另一個較常見的傳承風險,就是企業家為了避免支付偏高的個人所得稅,往往將個人財富放在企業里,一旦企業出現經營風險,往往拖累個人財富大幅縮水。
然而,要引入專業金融機構幫助浙江企業家排憂解難,并非易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不少浙江企業家將財富增值與財產安全混為一談,而專業金融機構提供的家族傳承方案更注重資產保值,收益率未必高,難以滿足企業家的高投資回報需要;另一方面則是企業家往往熱衷利用家族傳承方案規避遺產稅,無形間增加家族傳承方案的設計難度。
記者也發現,如何規避遺產稅,也是與會眾多企業家最熱門的討論話題。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正在起草的遺產稅相關方案,可能會借鑒美國模式,相應的稅率并不低,這導致不少浙江企業家爭相詢問,能否通過“海外投資+移民”規避國內遺產稅。
“這種做法未必合適。”李亮直言,首先,海外投資+移民的做法,其轉移出去的家族財富資產在傳承給下一代時,同樣需要按照境外相關法律繳納高昂的遺產稅;其次,隨著全球各個離岸金融中心面臨日益嚴格的稅收審查,即便中國企業家將大量家族財富進行海外投資,這筆財富也可能通過不同國家信息共享,被納入中國相關部門的征稅范疇。
“其實,一個穩妥的家族財富傳承方案,應該是根據個人意愿,通過家族信托、保險、遺囑相結合的做法實現。”史頌生表示,但它的前提,是企業家必須先如實申報自己所有財產與負債,由專業金融機構通過盡職調查與評估,選擇合適的家族財富納入家族財富傳承方案,才能真正意義上合理避稅、財務穩妥傳承、債務風險隔離等目的。
“目前,個別企業家打算通過引入專業金融機構設立家族傳承方案,讓自己能擺脫債務,但是,任何一條法律都不會支持個人的惡性逃債行為。”他直言。
財富傳承新路徑探索
相比多數浙江企業家為妥善安排家族財富傳承而苦惱,俞凌雄則顯得相對灑脫。
俞凌雄是上海浙商實業集團董事長。今年初,他決定在退休或身故后,捐出自己所持有的97%浙商實業集團股權的舉措,沒想到此舉竟然贏得與股神巴菲特會見的機會。
“巴菲特和我說,我們有一個共識,就是認識到財富取之于社會,也應還于社會。”他回憶說。
他之所以決定捐出這部分股權,除了源自草根創業階段感悟的濟世情懷,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留給子女自主創富的本領,而不是一筆簡單的財富供自己揮霍。
不過,俞凌雄的舉措,在多數浙商企業家眼里,或多或少顯得頗為“另類”,即家族財富薪火相傳的傳統思維,讓他們更愿意將家族財富留給下一代。
“我本來就是草根創業,也就沒有家族財富傳承的歷史包袱,更沒有要將財富傳承給下一代的濃厚情感。”他向記者坦言,他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傳承自己的創業精神與自主創富的本領,因為不懂得創富守富,所傳承的財富總有一天會被耗盡。
在業內人士看來,俞凌雄要真正完成企業股權捐贈,同樣絕非易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前國內沒有支持企業家捐贈企業股權的操作細則與配套法律條款,令操作變成一道難題。
“現在,我主要通過律師在運作這件事。”俞凌雄表示,在法律尚未健全的情況下,一個比較可操作的方式,就是在他遺囑生效后,浙商實業集團先按他的持股比例,將相應利潤分紅支付給他家人,再由他家人按照他的遺囑要求,將這筆利潤再劃撥給自己所創建的一個基金會,用于支持慈善事業。
“但是,這種做法同樣存在家人代持企業股份的問題,在利潤分配過程容易受到挑戰。”一位家族財富傳承專家表示。
俞凌雄對此直言,自己對家人有著充分的信任感。“家人也認為,下一代更需要傳承的,是父輩的創業精神與自主創富本領,還有就是濟世情懷。”
但在上述家族財富傳承專家看來,在妥善解決利潤分配問題后,俞凌雄還急需解決的,則是企業的管理問題——作為上海浙商實業集團重要股東,一旦俞凌雄將自己所持股份悉數捐出,勢必會影響到公司未來的股權治理結構,如何化解由此帶來的困惑,考量著俞凌雄團隊的智慧。
目前,浙商實業集團業務已經涉足資產管理與私募基金領域,其中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00億元。“我也考慮過這個風險,但我很相信公司董事會,他們都是與我一起創業的伙伴,他們都會為企業未來發展保駕護航。”俞凌雄直言。
在他看來,一個最好的企業股權捐贈與家族財富傳承方案,就是引入一個專業的家族信托模式,一方面按照他的意愿,將自己所持企業股權的97%收益直接劃撥給基金會用于慈善,也能確保家人持續得到剩余的利潤分紅。另一方面就是最大限度實現公司債務與個人財富的隔離,避免潛在的財富傳承糾紛。
“現在我也在等待相應配套法律的實施,其實我更希望自己能引導更多企業家將更多家族財富,以這種方式回饋給社會。”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