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購物節將至,網購的方便實惠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青睞,但也常被不法分子盯上。近日,基于對網民舉報的近9萬起網絡詐騙案件的追蹤研究,獵網平臺發現網絡詐騙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分工明確的地下黑產鏈,可劃分多達15個工種。初步統計,網絡詐騙從業者至少有160萬人,“年產值”超過1100億元,已成為繼賭博和色情產業之后的中國第三大黑色產業。僅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因遭網絡詐騙人均損失8054元。
獵網平臺是由北京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總隊(下稱北京網安)與360互聯網安全中心聯合發起成立的中國第一個網絡詐騙全民舉報平臺。
11月5日,該平臺發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共接到全國各地網民舉報網絡詐騙案件20085起,涉案總金額達8900多萬元。按照受害者地域分布統計的報案人數顯示,廣東、山東、江蘇位居前三位。
按照各城市劃分,上海前三個季度有556人在獵網平臺舉報遭遇網絡詐騙。
同時,獵網平臺綜合PC端和手機端的詐騙數據研究發現,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已成為網絡詐騙信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占比達47.8%。
同日,該平臺發布的首個《現代網絡詐騙產業鏈分析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今年1-9月,共接到全國網民舉報網絡詐騙案件20086起,涉案金額高達8901萬元,人均損失4431元。初步統計,網絡詐騙產業的從業人數至少有160萬人,“年產值”超過1100億元。
獵網平臺反網絡詐騙專家裴智勇介紹,獵網平臺基于對過去3年間網民舉報的89484起網絡詐騙案件追蹤挖掘發現,即便是手法最簡單的網絡詐騙,也至少需要10人的犯罪團伙。從開發制作、批發零售到詐騙實施、分贓銷贓,網絡詐騙可劃分出木馬開發、盜庫黑客、電話詐騙經理等15個不同工種,他們分工明確、協同作案,形成了完整的網絡詐騙地下產業鏈。
[專家解釋]
網絡詐騙為何打擊難度大?
單一詐騙案例難獲取破案證據鏈
獵網平臺分析顯示,網絡詐騙地下產業規模之所以迅速擴大主要是由于網絡詐騙犯罪打擊難度大,具有異地作案、小額多發、取證困難等特點。
裴智勇還介紹了當下最流行的一種網絡詐騙“退款詐騙”,騙子會通過一些渠道獲取到受害者的網購信息,利用受害者付款后等待收貨的時間段冒充賣家,通過打電話的方式聯系買家,以支付系統問題等說辭誘導受害者進行退款操作。隨后,騙子會給受害者發去釣魚鏈接,受害者打開后看到的是高仿電商網頁。釣魚網頁會誘導受害者輸入支付寶賬號、密碼、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等諸多資料,盜刷用戶支付寶和銀行卡。
他解釋說,整個退款詐騙過程中,至少需要釣魚編輯、釣魚零售商、個信批發商、電話詐騙經理等多個工種的協同作案,這些騙子可能分布在全國不同的地方而且相互之間也可能并不認識。所以,僅僅依靠一兩條的報案信息,往往難以獲得有價值的線索或證據鏈,犯罪分子很容易躲避追查。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