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報訊(記者雷巍巍 實習生胡瓊萍)上一年級的兒子上課嚴重走神,大部分時間在“神游”,做作業磨蹭發呆,半個小時只做了8題10以內加減法。面對如此不在狀態的兒子,媽媽忍無可忍動手打了他,打完又禁不住自責起來——自己做得對嗎?近日,這位母親把自己的經歷發在網上求助,引發家長熱議。
記者了解到,這名叫晨晨的男孩愛“神游”在幼兒園時就被發現過,老師和家長通過“講道理+表揚+提問”的方式幫他糾正。進入小學后,他又延續了這種狀態。
近日,一天下午晨晨放學回家,晨晨媽媽仔細觀察發現,他時不時玩橡皮或者發呆,半個小時內10以內的加減法,只做了8題。媽媽偷偷地把這一切用手機錄下來,回放給他看,晨晨表示會認真做作業,結果真正做起來又磨蹭發呆起來。怒不可遏的晨晨媽媽,動手打了晨晨。在動手之前,晨晨就嚇得哭了起來。
“不打還有其他好辦法嗎?我該怎么辦?”打完晨晨媽媽變得自責和內疚起來,她把這一經歷發到網上,立即引發家長們熱議。有家長說,打罵方式雖然有些過激卻能讓孩子長記性,“只要不是經常打就行”;也有家長表示,不少學生是“晚開的花”,慢慢就會變好的,不用太過著急。
教育專家表示,一年級是孩子打基礎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起點,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家長要配合老師改正學生不良學習習慣。但一味打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家長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比如:可以定下鬧鐘,要求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做完作業并檢查;對于一些注意力不持久的學生,可把規定時間適當縮短。
作者:雷巍巍 胡瓊萍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