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徐尤佳 實習生 黃飄
本報記者 金潔珺
早報訊 前天下午,一輛救護車匆匆駛入杭州市中醫院,車上送來的男子臉色煞白,神情虛弱。正在值班的急診醫生王奇連忙上前察看情況:“病人心律明顯不正常,上吐下瀉,檢查出來腎臟方面的指標也有異常。”
發生了什么事?陪同的家屬在一旁道明了情況,說男子癥狀可能和4日晚上吃的蟾蜍卵有關。王奇心里一下有了數,病人正是吃了這種處理不當的蟾蜍卵,引發中毒。
53歲的徐師傅是紹興人。平日里胃一直不太好。4日晚上,聽人說蟾蜍卵可以治胃病,徐師傅便弄了只蟾蜍回來。蟾蜍名字聽上去高大上,其實俗稱就是癩蛤蟆。
按照聽來的土方法,徐師傅將蟾蜍卵煮熟,吃了下去。
沒想到,晚飯吃完沒多久,這盤養生菜的功效還未來得及發揮,徐師傅就感到不對勁,胸悶、上吐下瀉全來了。徐師傅強忍了一夜,未到當地醫院就診,病情這么一延誤就更嚴重了。第二天,當地醫院一檢查,建議立即轉院到杭州市中醫院。
經過搶救,徐師傅的病情算是穩定下來了,不過人還在重癥病房里,估計還要留院治療五天左右。
徐師傅吃的蟾蜍卵毒性威力到底有多大?
王奇告訴記者,蟾蜍作為藥材,確實有治療胃病的功能,但是市面上一般配藥作為藥材的蟾蜍,是經過處理的,私自處理不當,極容易中毒。“比如蟾蜍卵,要經過205℃的燒制,才能去除毒素,一般食物燒熟時的溫度根本達不到這一標準。”
不僅如此,處理蟾蜍時,一旦其皮下毒腺被割破,毒素也極易進入蟾蜍肌肉。“0.006毫克的蟾蜍毒素就可以致人死亡,之前,我們也碰到過有人食用蟾蜍肉致死的案例。”王奇說。
據了解,食用蟾蜍中毒后,一般均于進食后30~60分鐘內發生中毒癥狀,中毒癥狀主要表現為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為昏迷,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需要第一時間送醫。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