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三季報凈利增速13% 不良趨緩
本報記者 朱志超 深圳報道
2003年-2013年,中國商業銀行的利潤年均復合增速高達49%,可謂是“黃金十年”。然而,短短兩年時間,光環褪去。16家商業銀行2015年半年報顯示,凈利潤同比僅增長2.4%,遠低于2013年、2014年凈利潤增速的12.8%、7.7%。
“我們不禁想問,在中國經濟總體還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形勢下,為什么中國銀行業卻感受到陣陣寒意?這是蕭瑟之秋,還是肅殺之冬,抑或只是乍暖還寒時節?”日前,平安銀行行長邵平撰文如是稱。
上市銀行2015年三季報披露逐漸拉開帷幕。
10月22日晚,平安銀行正式披露三季報業績。今年前9個月,該公司實現營收711.5億元,同比增長30.2%;凈利潤177.4億元、同比增長13%;撥備前利潤達432.4億元,同比增速高達48.4%,這是該行交出的三季報成績單。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在銀行業整體利潤保持個位數增長成為常態的情況下,該行逾13%的凈利增速尚屬不易,但其資產質量依然承壓:162億元的不良貸款余額與6月末水平幾近持平,1.34%的不良率較6月末微幅上升0.02個百分點。
平安銀行行長邵平此前接受本報采訪時曾提到:“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承壓最重的階段會是今年下半年,預計2016年上半年經濟會逐漸企穩回升,銀行壞賬繼續冒頭的情況將得以改善。”
除傳統存貸業務,平安銀行中間業務對利潤增長的貢獻度仍在上升。截至9月末,該行非利息凈收入達229.5億元,同比增長41.4%,在營收占比中達32.3%;另一方面,在銀行業利差普遍縮窄的情況下,該行凈利差、凈息差同比逆勢提升23、20個BP至2.59%和2.73%。
存貸款平穩增長
“重塑配置資產負債表”,是邵平自兩行整合、空降平安后一直提倡的核心改革點,具體舉措包括把虧損的資產騰挪出去、對大部分業務進行重新定價,同時調整業務和客戶結構、選擇性地有所退出。
新鮮出爐的三季報則昭示著,邵平圍繞著資產、負債兩端所做的文章,其改革紅利正逐漸顯現。截至9月末,平安銀行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為12092.7億元,較年初增長達18%。
負債端,該行同期吸收存款余額17233.3億元,逾1800億元的存款增量較年初增長達12.4%,增速符合該行管理層此前厘定的全年目標。
細剖該行資產負債表,對比三季度和二季度的情況可發現:資產端的平均收益率正在“普降”,無論是貸款發放、債券投資,抑或票據貼現、同業業務,其平均收益率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三季度末生息資產的收益率為5.39%,較二季度末降低0.23個百分點。
相較之下,負債端的計息負債平均成本率較二季度末下滑幅度更甚——達0.3個百分點至2.76%,吸收存款、債券發行、同業業務的平均成本率較二季度末分別下降0.23、0.73、0.47個百分點。
2014年11月以來,央行[微博]連續數次降息、降準,銀行利差普遍收窄,但平安銀行第三季度存貸利差、凈利差、凈息差均呈逆勢上升的態勢,分別達到4.83%、2.63%、2.76%。
受益于投行、托管、理財、結算等業務的發展,平安銀行中間收入繼續保持較為迅猛的增長勢頭:前三季度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02.2億元,同比增幅58%。其中投行業務、托管業務實現收入46.3億元和23.6億元,同比增幅均逾100%。
據了解,該行目前“11+6+1”的事業部架構仍將于下半年繼續擴容,在覆蓋地產、交通、能源礦產、現代農業、現代物流、醫療健康、文化旅游七大行業產業鏈的基礎上,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和“裝備制造產業”兩個事業部正在籌建中。
記者留意到,該行始于2013年的事業部制改革成果漸現:截至三季度末,地產金融、能源礦產金融、交通金融、現代物流金融、現代農業金融、醫療健康文化旅游6個行業事業部沉淀的存款余額達2392億元,貸款余額為2575億元;實現營收95億元。
三季度不良趨緩
當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問題,無疑甚受業界關注。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0919億元;不良率為1.5%,較3月末上升0.11個百分點。
同樣地,平安銀行亦難以擺脫資產質量承壓的局面。截至三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62億元,較年初增幅達54.3%,1.34%的不良率較年初上升達0.32個百分點;貸款撥備覆蓋率為167%,較年初下降34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一如邵平所預測,三季度不良上升趨勢已得以放緩:相較6月末157.3億元的不良貸款余額和1.32%的不良率,平安銀行9月末的數據僅微幅增長。
對此,邵平解釋道: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與大的經濟環境密不可分,新常態下經濟下行的壓力猶存,獨善其身并不現實,銀行壞賬增長是正常現象。
“逾期貸款主要集中在上海鋼貿、杭寧溫民營中小企業、小微聯保互保及山東‘兩高一剩’行業等貸款。”平安銀行在其三季報中如是闡述。
數據顯示,該行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商業、制造業和零售貸款(含信用卡),占不良貸款總額的97%;其中零售貸款2.61%的不良率較去年年末的1.43%上升達118個BP。
究其細項,零售貸款項下,住房按揭貸款的、汽車貸款、新一貸、小額消費貸款等不良率均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對此平安銀行在三季報中解釋稱:汽車貸款整體規模增速放緩且產品結構發生調整;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上升存在貸款余額下降的影響(較年初減少75億元),且房貸化解周期較長。
此外,記者留意到,該行經營性貸款不良余額達50.1億元,4.41%的不良率較2014年末猛增近3個百分點;信用卡應收賬款的不良余額為40.5億元,2.97%的不良率較2014年末小幅上升0.2個百分點。
“長遠來看,主動拓展零售客戶、保持零售貸款的高增長是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一種嘗試,但問題在于難以迅速形成規模,且在實體經濟復蘇不明朗的階段將伴隨著高企的壞賬率。”平安銀行一零售條線中層人士對此并不諱言。
公司業務方面,資產質量則相對保持穩定,近7800億元公司貸款的不良率為0.64%,較去年末小幅下降0.14個百分點;其中貿易金融授信余額為5063億元,不良率為0.31%。
截至報告期末,平安銀行逾期90天以內貸款余額為170.9億元,較年初增加25.5億元;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余額380.5億元,較年初增加88.4億元;對此,該行已成立問題授信管理專職小組,加大對問題授信企業的重組化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