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促進金融科技應用 從營銷獲客向核心環節滲透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昨日在第四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表示,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在金融管理部門、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等多方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不斷提升金融業數字化水平,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金融力量。”
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一項重要國家戰略,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作為經濟發展的活水源頭,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妍稱,今年以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非接觸服務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模式,進一步加速了實體經濟數字化進程。金融科技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旨在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創新金融產品,在金融模式、業務流程等方面推動金融發展提質增效。
在積極探索金融科技的落地應用方面,據李妍介紹,北京市推出了支持企業上市的“鉆石工程”,創設了科技企業“鉆石指數”。該指數通過數據挖掘模型和分類算法等技術手段,對幾十項一級指標、近200項二級指標、超過1000個基礎指標,進行全維度評判和打分。通過“鉆石指數”的評估,可以客觀評價擬上市公司的科創能力和科創屬性。
遵從監管是金融科技穩步發展的保障。李東榮表示,金融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通過深化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完善金融科技合作規范、加強消費者保護與數字金融教育等舉措,更好地平衡金融科技與監管科技、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金融服務供給側與需求側等重要關系,使數字金融生態的結構更加合理、競合更加良性、運轉更加有序。
李妍表示,監管科技的主要應用場景是風控科技,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關聯分析等技術手段,建立全息圖譜模型,加強對金融活動的風險監測,形成全息精準畫像,為監管部門進行風險研判和依法處置提供決策參考,進一步提升金融監管的有效性。北京市推出了“冒煙指數”,全方位整合各方面數據,對金融風險進行監測,維護地方金融穩定。
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亦可助力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李東榮表示,應堅持“金融為民、科技向善”理念,針對性滿足小微企業、“三農”及低收入群體、老年人與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多元金融需求,促進金融科技應用從營銷獲客向風險管理、流程管理、生態運營等核心環節滲透,實現普惠金融服務在直達性、適當性和匹配性上的邊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