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在經歷了“黑色星期二”后,官方立馬出手回應了。
6月19日,央行行長易綱表示,6月19日股市出現波動,要受情緒影響,周邊股市也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既然是市場,就會有漲有跌,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理性看待。
市場對于央行行長此時回應股市頗感意外,不過,從國外的操作看,一國金融市場出現大幅動蕩之際,央行行長或財長出面“維穩”市場預期早有先例,今天易綱的及時回應,也體現出央行在前瞻性引導市場預期方面能力的提升。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的迅速反應,或與“國際金融風險跟蹤組”有關。央行有關負責人18日就透露,今年以來,央行就已成立國際金融風險跟蹤組,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
易綱剛剛的回應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要點:
一是6月19日股市出現波動,主要受情緒影響。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理性看待。
二是中國的資本市場有條件健康發展,我對此充滿信心。
三是中國是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經濟內生潛力巨大,有充分的條件和空間應對好各種貿易摩擦。
四是央行高度重視外部沖擊的影響,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把握好結構性去杠桿的力度和節奏。
五是中國必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此外,被投資者忽視的還有一點,即在A股圍繞3000點震蕩之際,外資“掃貨”A股的速度卻在加快。
央行19日釋放流動性維穩
在“喊話”安撫市場情緒的同時,當天,央行也通過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的方式進行維穩。央行方面宣布,為對沖稅期高峰、政府債券發行繳款、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同時彌補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缺口,當日開展逆回購操作1000億元,同時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2000億元,當日實現資金凈投放1500億元。
6月19日股市的下跌既有中美貿易摩擦迅速升級的擾動,也有去杠桿進程中負面影響持續顯現的波及,國內外日趨復雜的經濟金融形勢給市場情緒帶來不利影響,進而傳導到股市表現。越是面對如此復雜的局面,越考驗政策制定者的應變能力。與此同時,市場也在期待政策及時出現調整。
易綱的四點回應
從世界慣例來看,央行行長或財長出面維穩早有先例,6月19日易綱的及時回應,也體現出央行在前瞻性引導市場預期方面能力的提升。
對于6月19日股市的表現,易綱表達了四方面的看法:
第一,金融市場波動受多種因素影響,6月19日股市出現波動,主要受情緒影響,周邊股市也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既然是市場,就會有漲有跌,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理性看待。
第二,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長的韌性增強,總供求更加平衡,增長動力加快轉換,今年以來人民幣是少數對美元升值的貨幣之一。基于這樣的經濟基本面,中國的資本市場有條件健康發展,我對此充滿信心。
第三,近年來,內需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不斷上升,貿易依存度已從2006年的64%下降到去年的33%,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經常項目順差占GDP的比例也從2007年的約10%下降到去年的1.3%,我國經濟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不斷增強。中國是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經濟內生潛力巨大,有充分的條件和空間應對好各種貿易摩擦。
第四,人民銀行始終高度重視外部沖擊的影響,我們將前瞻性地做好相關政策儲備,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把握好結構性去杠桿的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此外,盡管面對當前的金融市場波動,以及貿易摩擦升級,易綱仍強調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改革開放有利于中國,也有利于世界”。
下一步的貨幣政策怎么走?
中國股市一個有趣的特點是,一到股市大跌,市場就有呼聲希望政府出手,其中所期望的一招就是央行“放水”。
但是,在今年國內推進去杠桿、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大背景下,業內普遍認為,貨幣政策大“放水”的可能性仍很低,最有可能的只是政策出現微調,但仍不改穩健中性的總基調。
6月以來,央行已兩度開展MLF操作。除了6月19日的2000億元外,6月6日,央行開展MLF操作4630億元,對沖到期MLF余額后新增2035億元。由此,6月至今,央行兩次MLF操作已累計凈投放了4035億元。
華創債券團隊認為,央行通過MLF操作維穩半年末流動性,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未出現明顯轉向。今年以來,央行貨幣操作相較去年靈活度提高,對于資金面的呵護也較為明顯,特別是在關鍵時點維持流動性平穩的“削峰填谷”操作意圖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