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保險代理人沖上了800萬關口,而以上市險企為代表的大型保險公司的代理人增長態勢,也基本反映了行業發展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中國人壽、平安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人壽、太平人壽和人保壽險六家公司披露的代理人數量合計為482.61萬人,同比增長19.5%,占行業總數約六成。雖然代理人數量仍保持了增長態勢,但部分公司代理人增速放緩的趨勢也較為明顯,如中國人壽2017年個險營銷員數量僅同比增長5.6%,至157.8萬人。
對于上市險企代理人增速放緩的趨勢,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已經步入了代理人質量發展階段,今后需要更加注重代理人素質,提高人均效能,這也是適應行業轉型需要,契合高質量發展道路。”
國壽、新華人力增長剎車
截至2017年底,保險代理人達806.94萬人,同比增長22.77%,較2016年35.9%的增速已有所放緩。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幾年,保險代理人隊伍的收縮已是大勢所趨,2017年800萬的大軍或將是國內保險代理人的高峰時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部分上市險企來看,2017年保險代理人增速的急劇放緩或許已預示著拐點將近。
截至2017年底,中國人壽的個險營銷員157.8萬人,小幅增長5.6%。從絕對數量來說,中國人壽仍是體量最大的,但從增幅來看,卻從2014年、2015年的同比增長31.76%、52.71%,放緩至僅為個位數。
另一家代理人數量急剎車的是新華人壽。從2015年到2017年,新華人壽代理人數量從25.9萬人增加至34.8萬人,同比增速從47.6%放緩至6%。其他數據顯示,2017年,新華保險月均舉績人力15.1萬人,同比下降1.4%;月均舉績率46.8%,同比下降7.1個百分點;月均人均綜合產能5801元,同比持平。更讓外界對其營銷隊伍產生疑慮的是,2017年新華保險首年保費收入318.26億元,同比下降33.25%。
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峰在2017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營銷員的留存率受到生存狀況影響,而影響生存狀況的因素包括當期收入及長期收入。壽險公司在處理這一問題時,不少公司側重新人津貼,但不注重新人傭金,這意味著給予當期利益較大,長期利益較小。新華保險對新人津貼進行了調整,甚至在有些地方取消了新人津貼,大力推動傭金業務。”
萬峰強調,新華保險要防止盲目擴張營銷隊伍。如果擴張之后留不下來,便會造成資源浪費,要建成一支“強軍”,而不是“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