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金融昨日宣布砍掉線上業務
政策趨緊、運營成本高企不下、盈利難、優質資產少……網貸行業面臨的問題日漸增多。今年以來,不少P2P平臺紛紛轉型,更有不少平臺開始了炒概念,比如“智能投顧”、“科技金融”等。昨日,專注于消費金融的P2P平臺美利金融宣布戰略調整,將砍掉線上理財業務,專注于資產端。該公司回應戰略調整的原因是由于個人用戶資金成本過高,而其對接的傳統機構資金成本更低。有業內人士分析此次戰略調整是網貸行業專業化發展的趨勢,也有人士分析認為可能是投資方簽訂的對賭協議的盈利要求。不過,像美利金融這樣轉型的P2P平臺并不少見,據網貸之家統計,從今年4月份開始已經陸續有18家平臺轉型。
■新快報記者 許莉蕓
平臺難賺錢 散戶資金成本太高
事實上,純中介平臺由于沒有利差,一直被視為難賺錢的“雞肋”。
對于此次轉型,美利金融方面回應,此次砍掉線上業務是由于個人用戶資金成本太高,“我們平臺成立以來個人用戶資金有10億-11億元,而半年內我們對接的浦發銀行、華興銀行、挖財、京東金融的資金就有30多億元,而且資金成本更低,”美利金融公關總監方芳對新快報記者表示。對于目前用戶的提現,平臺的公告則顯示,即日將用戶賬戶本金和利息結算,并退回至用戶賬戶。該公司還將對品牌進行升級,公司將更名為“美利車金融”和“有用分期”,專注于二手車消費金融和3C分期業務。
網貸行業資深人士,廣州經天緯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洪凱彬對新快報記者表示,“散戶的錢比機構的成本更高,而且拿散戶的錢還存在法律風險,獲客成本和運營成本都高。但是拿機構的資金成本低、更安全合規。”
據悉,美利金融于去年9月上線,一方面提供線上理財服務,另一方面提供消費分期服務,資產端則來自3C產品分期和二手車分期。據之前官網數據顯示,該平臺上線不滿一年,累計資產管理總額已達31.76億元。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美利金融CEO劉雁南是有利網聯合創始人,其去年與有利網“分家”,就是因為他與有利網CEO吳逸然的分歧在于“劉雁南堅持做互聯網理財端,而吳逸然則想做線下資產端”。此次美利金融毅然砍掉線上業務也可能是由于投資機構的對賭協議問題,“有可能資本對于盈利時間點有要求,所以也是不得已的戰略轉型”。
紛紛轉型 行業發展將越來越細化
事實上,已有越來越多的P2P平臺開始探索轉型。據網貸之家數據,今年4月以來陸續有18家P2P平臺轉型,除了美利金融外,還有柚美理財、資易貸轉型專注于資產端,也有平臺雅堂金融轉型做電商。此外還有不少平臺轉型專注于細分領域分期、股權眾籌等。
“未來,可能會有平臺往互聯網方向走,有的往金融的方向走,”洪凱彬對新快報記者表示。
行業發展也將越來越專業和細分。人人聚財CEO許建文也認為,陸續會有平臺轉型專注于資產端,“隨著互聯網金融整個生態體系趨于完善化和明朗化,資金端和資產端分類也會越來越細化,有做資產端的、有做線上獲客的,還有做大數據支持的等等。”
不過,洪凱彬還表示,此次美利金融的戰略調整更傾向于變回傳統的中介機構,去幫機構獲取資產。“從平臺的估值來說,可以說是一種估值的倒退,只不過這些機構和平臺之間也在想走一個差異化的路線來嘗試,短期來看是高效的,但從長遠來說未必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他認為。
對于資產端的合作,也有銀行內部人士表示,“現在銀行也想降低成本,利潤增長很慢,如果能在低成本的情況下獲取資產,銀行也是樂意的”。
此外,洪凱彬還對這類轉型也表示擔憂,“做線下資產的關鍵在于獲取資產的效率高不高,該平臺剛運行將近一年的時間,資產端要經過一定的時間考驗才能證明資產的優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