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業目前正面臨洗牌。平臺數量已經連續兩個月出現負增長,其中停業轉型平臺有53家,跑路23家。本報資料圖片
深圳商報記者 謝惠茜
曾經紅火一時的網貸P2P行業似乎正在面臨著“熱潮退去是裸泳”的尷尬。深圳商報記者發現,在監管“嚴打”及行業趨冷的背景之下,P2P行業不僅開始出現多家平臺主動清盤退出,而且因為平臺數量的大量減少,行業人才不再“供不應求”,部分平臺甚至出現了“降薪潮”的情況。薪酬降幅最高甚至降了一半,從業人員紛紛回歸“老本行”。
薪酬最高下降了一半“據我所知,深圳一個中型平臺,除了高管之外的所有職位,今年都有大幅度降薪。其中,大部分都降了一半多,連總監級別的也不例外。所以該平臺今年走了很多人。”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令人驚訝的是,記者發現,這在業內并不是孤例。
“我這個職位好歹還有一些技術含量,以前至少能夠拿1萬多元,但現在最多只能拿5000元了。等我們這個新產品上線,我也準備辭職不干了。”另一個P2P平臺的文案策劃小麗(化名)也告訴記者。
“薪酬確實是在下降,這個從我們招聘的情況來看還是挺明顯的。”北京一家大型P2P平臺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他認為,以前“隨便干一會,跳個槽工資就翻倍”這樣的神話已不再。據其透露,以往公司薪酬最低的客服月薪動輒都六七千元起,目前,業內客服的薪酬一般僅為3500~5000元;而運營、市場人員的薪酬則為7000~15000元左右,均已回歸合理薪酬區間。
“雖然降薪的情況是有,但我個人感覺,相比大幅度降薪,業內薪酬停止增長的情況更為常見。眾所周知,在今年以前,由于P2P行業處在高速發展時期,大多數P2P平臺不僅給予員工極高的薪酬,而且普遍每年還至少有一兩次的漲薪,漲幅在8%~10%。但如今,這種慣例的漲薪不見了。”深圳某大型平臺的高管告訴記者。他認為,“停止漲薪員工或許還可以接受,但降薪就真的留不住人了。”
從業人員紛紛回歸傳統銀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P2P行業還以“高薪”著稱于世,動不動就上演著“××百萬挖來一個產品經理”、“客服工作三月工資翻倍”等劇情,但時間尚未過去一年,如今情境卻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何會如此?
“網貸行業屬于新興行業,國內專業互聯網金融人才儲備量不足,人才供給難以支撐全國數千家網貸平臺,跨地域、跨行業挖人現象由來已久。特別是中小平臺尤為喜歡高薪挖角大平臺的人才,造成了行業人才市場浮躁,不少從業者希望通過頻繁跳槽短時間內提高身價,進而吹大了行業人才泡沫。不過自去年以來,隨著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的不斷深入,行業洗牌不斷加速,不少平臺出現了倒閉或者主動清盤的情況,因此,便釋放出大量人才。尤其是市場、運營、客服等非平臺核心競爭力部門的人,大量回流到人力市場上找工作,使得行業內人才‘供不應求’的情況有了逆轉,這是平臺降薪的主要原因。”愛錢進首席人力資源官徐益峰告訴記者。
在他看來,與當初P2P行業剛興起由于大量缺乏專業人才而到處高薪挖人一樣,如今行業的“降薪潮”也與行業的“轉冷”、不再“供不應求”有關。
據網貸之家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P2P行業的平臺數量已經連續兩個月出現負增長,其中,停業轉型平臺有53家,跑路23家。不少不合規平臺已主動清盤,加速離場。
而另一方面,徐益峰認為,P2P網貸行業的風口已過,監管敞口的縮緊提升了行業競爭門檻,不具有規模優勢的平臺逐漸失去對資金和資產的吸引力,盈利能力和融資情況都持續惡化,導致一些平臺無法承受高額人力成本,通過降薪和裁員降低損失。
記者也發現,甚至有一些當初抱著高薪跳入P2P行業的從業人員由于對行業前景失去“期待”而紛紛轉行。“我之前認識的所有做P2P的人現在都已經轉行不干了。現在有的去賣保險,有的去賣基金,有的則跨回了老本行。”一位最早負責深圳地區的P2P第三方機構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就像當初,各行各業的人都蜂擁而至P2P行業一樣,現在很多人又回去了,正驗證了一句老話,“從哪里來,就回哪里去。”
大平臺受影響相對較小
不過,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指出,薪資縮水現象主要集中于中小網貸平臺。對于規模大、知名度高、管理體系成熟的大平臺來說,人才薪資水平較為穩定,受網貸行業環境波動影響不大。而且不管對于任何平臺,風控、技術、產品等核心部門的人一直是市場稀缺人才,薪資并沒有什么降幅。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發現,大平臺暫時還未出現降薪情況。拿深圳較為出名的某大型平臺來說,其今年以來不但沒有降薪,而且是漲薪的。“我們的平均薪酬在業內是相對較高的,每年還至少漲薪一到兩次,每次漲幅為8%~10%。我們最近的一次漲薪就在今年的4月份。”該平臺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我們的招聘經驗來看,真正優質的、有雙行業背景的人才不多,平臺人才還處于未飽和狀態,所以我們并不會出現降薪的情況。”鵬金所的相關負責人亦告訴記者。
P2P未來薪酬或與互聯網行業持平“在我看來,行業薪酬不是降低,而是回歸理性,這對于行業來說反而是好事。”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商會副秘書長、萬盈金融聯合創始人姚冬娜表示。“在回歸理性后,此前因為惡性競爭而推高的行業成本將會逐漸降低,人力成本、獲客成本等都必然會呈現一個下滑的趨勢,這也是網貸行業洗牌的一個必然趨勢,對于行業、合規平臺來說都是利好。”鵬金所相關負責人也指出。
徐益峰進一步預測,通過此番洗牌,行業將逐漸回歸理性。“未來1~2年間,P2P網貸行業將面臨很高的淘汰率,九成以上的平臺都將被淘汰或轉型,而高度技術化的存續P2P網貸平臺必定無法消化行業中的全部閑置人才,因此迫使人才淘汰浪潮和薪資理性化的出現。預計最終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薪資水平很可能與傳統互聯網企業持平。從崗位來看,運營、客服、市場等網貸平臺非核心競爭力崗位的薪資會率先出現增長停滯或下降,且下行幅度可能較大;而風控、技術、產品等核心資產端崗位降薪空間則不大。”
(謝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