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埋苗、澆水,在黃河沿岸一群人正忙碌著。5月17日,阿壩州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三郎澤郎一行25人到達目的地后便開始迅速有序地“領任務”,持續了三天的植樹活動在若爾蓋縣與甘肅瑪曲縣交界處火熱朝天進行著。

原來,這一行人是為了在阿壩黃河干支流域植樹種草而來。在5月15日,黃河入川干支流域生態防護帶建設正式在阿壩州阿壩縣、若爾蓋縣啟動。
阿壩州作為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涵養地,每年補水量占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的7.59%。但長期以來,阿壩州黃河干支流域岸線侵蝕嚴重,草原“兩化三害”問題突出,既影響中下游整體生態功能,也影響當地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今年4月初,阿壩州召開全州黃河干支流域生態防護帶建設行動動員部署會,會議提出,要錨定“兩年建成、三年管護、五年見效”目標,采取統籌干支聯動、整體推進的策略實施。
“在前期工作中我們積極借助外部專家力量和技術支持,學習借鑒“三北”工程等經驗做法。”阿壩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世康說,科學選取樹種草種、明確混交比例、規范栽種工序、確定樹木株距,按照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原則,精準劃定防護帶寬度和造林點位,確保防護帶建設取得實效。
據介紹,此次植樹活動已栽植高山柳、云杉等樹木64萬余株、種草1.2萬余公斤,施肥531.2噸,完成黃河干流防護帶建設13.93公里,面積2026.49畝。
“這次生態防護帶建設遵循適地適樹原則,選擇了本地鄉土樹種--云杉及高山柳。”據阿壩縣林草局工作人員介紹,高山柳苗木在黃河上游沿岸分布最多,具喜光、耐寒、耐瘠薄、抗逆性強的特性,在本地區造林成活率較高。
“植完樹后期會對阿壩縣境內的黃河干流25公里及多條支流進行環境及生態維護,確保本次植樹的樹苗草種有個好的生長環境。”張世康表示,種樹撒草固然重要,后期的維護和管護也不能掉以輕心。
黃河干支流生態防護帶建成后,將大大提升我省黃河岸線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能有效發揮防風、固沙、固土作用;預防水流對岸線的沖刷、破壞,減弱風力、水力對岸線的侵蝕,達到減少水土流失,提升黃河上游水土涵養能力的目的。
“黃河干流生態防護帶建設工程,將分2022年啟動及實施植樹活動、2023年大規模實施植樹活動、以及2024年鞏固成果三個階段完成。”阿壩州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何曉宇說,我省黃河干流174公里、需要完成近2.7萬畝種草植樹任務,切實把黃河干流阿壩段建成綠色“長城”、生態屏障,保障一江清水向東流。
來源:阿壩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