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鄧超在銀幕上打起乒乓球時,賀歲片的最后一位選手登場了,春節檔七部影片正式聚齊。
《滿江紅》和《流浪地球2》是第一梯隊。截至1月25日上午9時,《滿江紅》票房13.91億元,《流浪地球2》以13.1億元位于第二。記錄還在不斷更新。
從大年初一開始,一位資深影院經理在朋友圈活躍起來,張張都是票房喜報,除了第一、二名,《熊出沒·伴我“熊芯”》和《深海》也成績不俗。其中一張記錄著截至1月23日(大年初二)的“2023(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四個大字“全球第一”格外顯眼。
【資料圖】
這是久違的喜悅。過去三年,即便是春節檔,電影院也難免受限,上座率不高,影片質量參差不齊,他們被迫習慣冷清,接受降薪,適應觀眾不再熱衷于電影院。但從資方、導演、演員,再到院線、觀眾,每個人都在期待一場復蘇,期待電影院重新熱鬧起來。
今年的春節檔,可能只是一個開始。
吳京,第一個300億先生
與2022年《長津湖之水門橋》毫無懸念地一枝獨秀相比,2023年的春節檔顯得豐富了許多。
從此次春節檔全部7部影片來看,幾乎云集了當前所有的一線當紅影星,吳京、李雪健、沙溢、劉德華、沈騰、易烊千璽、鄧超、孫儷、梁朝偉、王一博、雷佳音、張小斐等悉數亮相。看上去像是“神仙打架”。
榜首位置上,吳京主演的《流浪地球2》和沈騰主演的《滿江紅》兩部影片,在爭冠的道路上你來我往,榜首多次易主。
圖為《滿江紅》劇照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大年初一當天,《流浪地球2》尚以4.78億元的票房領先,僅僅1天之后就被《滿江紅》翻盤。兩者差距開始拉大,但爭奪還在繼續。截至1月24日,《滿江紅》收獲12.45億票房,《流浪地球2》票房12.05億。
第二梯隊的競爭也異常激烈。大年初一的票房第三名,由梁朝偉、王一博主演的《無名》,到了大年初三,已經被《熊出沒》所取代。
雖然票房榜單交替變換,榜首尚難預料,但打敗吳京的,恐怕還得是吳京本人。
從依靠《長津湖之水門橋》斬獲40.47億元的影片票房,個人票房沖破250億元大關開始,吳京在個人票房的紀錄上始終保持著領先位置。截至1月24日18時,吳京的票房突破300億元,成為中國電影第一個“300億先生”,遙遙領先沈騰的264.56億元。
圖為《流浪地球2》劇照,圖左為演員吳京飾演的劉培強
為票房貢獻的,除了一眾演員和主創、導演之外,還有董宇輝。
1月20日,《流浪地球2》導演郭帆,主演吳京、沙溢做客董宇輝直播間,12萬張電影票很快便被搶購一空。此前兩天,雷佳音來到董宇輝直播間,一場小時候的故事講下來,10多萬張電影票同樣被一搶而空。
影院也在不停地調整自己的排片計劃。排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影院的預期。“根據前期的宣傳和預告片,在春節檔第一天,預期熱度最高、觀眾反應最好的影片就排片多,反之就排得少,爭取實現效益最大化。”一家影院的經理李宇告訴《鳳凰WEEKLY財經》。
2023年除夕前,李宇所在的影院開了一場年會,大家相互鼓勁、提醒要做哪些準備。有些放映設備許久沒用,得做好維護巡檢,千萬不能出問題,賣品部得把貨備足了,別等到觀眾擁進來,爆米花賣沒了,還要做好安全消殺工作。大伙都期待著春節檔,期待著正常的生活和快樂。
但大年初一剛過,李宇就忙著調整后面幾天的影片安排。他原本擔心家長們有顧慮,不敢帶著孩子們看電影,就減少了一些《熊出沒》的排片。沒想到全部滿場,且供不應求,影院的電話響了好幾回,都是沒搶到票的觀眾詢問能不能加場。
他拍了一張照片,說“寒冬將過,春歸有期”。
最貴春節檔后,票價降了
2022年春節,《長津湖之水門橋》的一枝獨秀還帶來了票價的上漲,創下了“史上最貴春節檔”的紀錄。而在今年,影片多了,票價也出現回落。
一些走進電影院的觀眾發現,票價好像降了。一名上海觀眾購買正月初三時的電影票,熱門場次的票價為105元左右,他翻出2020年時的訂單,當時的票價超過130元。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23年1月22日和1月23日,全國影院平均票價分別達到53.2元和53.1元。截至1月24日16時,全國影院平均票價為52.8元,較春節前兩天繼續小幅回落。
李宇證實了這一判斷,他所在的影院去年票價基本都超過了50元,今年便宜一些,定在了47元左右,“應該算是近三年里最低的一次了”。觀察周邊競爭對手后,李宇發現,同行們今年的票價也普遍比去年低一點。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22年2月1日(大年初一),全國影院平均票價達到56.1元,比2021年大年初一平均49.1元的票價上漲了7.0元,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大年初一平均45.2元的票價上漲了10.9元。
這在當時被觀眾們吐槽“最貴春節檔”,春節檔的火爆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電影院的上座率受到限制。可賣出的座位少了,要想保證同樣的票房,影院就不得不通過漲價來實現,同時也保證影院在限流情況下的收入。
受疫情影響,電影院被迫沉寂三年。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全年票房最高值為2021年的470.36億元,而2019年全年票房為641.49億元。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影院上座率受到限制,最低時25%,后來提高到75%。但觀眾們興趣不大,2022年,揚州一家影院副店長張坤的影院停業了三個多月,即便恢復營業,一間影廳一百多個座位,常常只有三四位觀眾,工作日全天只有二三十人。遇上周末,一天從早熬到晚,也不過八九十人,“上座率最多也就是3%、4%”。
那三年中,春節檔也失去了原本的吸引力。李宇印象很深,2022年春節第一天,影院的上座率只有40%左右。
李宇表示,確定票價需要考慮幾個因素,最重要的是片方給出的最低限價。2023年春節檔,一部分片方給出的最低限價為35元。往年價格高時,限價在40元左右。再加上平臺手續費,最終消費者購買的價格就更高。他覺得,片方降低限價,最大的原因是考慮到電影市場正在恢復,希望價格低一點、觀眾多一些。
時至今日,票價確實低了,觀眾也多了不少。
一大早開始,李宇就在自家影院看到購票機前的觀眾排起了隊,爆米花機一鍋連著一鍋,從早晨啟動就沒停過。前臺、檢票、賣零食,員工們也沒停腳,甚至騰不出吃午飯的時間。
下午五六點鐘,李宇所在的影院五個放映廳,上座率已經超過了60%,到七八點鐘,上座率更高,基本全部是滿場,只剩邊邊角角的幾張票。
張坤統計后發現,幾乎每場每個廳的上座率都超過了80%,觀眾重新燃起對電影院的熱情,“甚至不分是什么電影,票都賣得很好”。
不過,關于票價貴的抱怨也依然有。一些觀眾打開購票軟件,還是會吐槽70元、100多元的價格,“是我太久沒看電影,還是我太窮?”
在繁忙的春節檔里刷到這些評價時,李宇甚至會覺得“是件好事”,“至少說明大家還能想起電影院”。他盤算著今年的節假日,“熱鬧回來了,吐槽也回來了,電影院就有奔頭了”。
為了更好地服務春節檔觀眾,李宇所在的影院增加了人手,多招了五六名兼職,早晚兩班倒,平時1位員工、1位主管的班次,春節期間特地安排了4位員工、2位主管。
更讓他們期待的是,這是電影院從疫情中恢復后的第一個春節檔,“真正的春節檔”。
投拍方期待春天
過去一年,對于電影業而言,無疑是艱難的。
“影片數量比較少,也缺乏大IP的電影,觀影的人數就很少。”李宇覺得無奈,“國內的影片不敢上,國外的影片進不來。”一名電影行業研究人士表示,出于對效益的考慮,2022年內,由于對電影市場預期不太樂觀,部分片方寧愿推遲上映日期。據統計,2022年,國內影片上映數391部,較2021年減少42%。
直到2023年元旦過后,從片方到院線,對于春節檔生意究竟怎樣,都不敢定下心來。2023年1月1日后,影院上座率限制放開,也不再查驗核酸證明,但觀眾還是寥寥。
正式到來的春節檔沒有再讓從業者們失望。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大年初一總票房達到13.55億元,《流浪地球2》、《滿江紅》、《無名》、《熊出沒·伴我“熊芯”》、《交換人生》5部影片分別以4.78億元、4.04億元、1.37億元、1.33億元和1.27億元排在前五位。5部影片累計占據了當日票房的94.3%。
其中,《流浪地球2》打破了2019年《流浪地球》單日4.19億元票房的紀錄。主演吳京繼去年《長津湖之水門橋》沖破個人票房250億元大關之后,如今個人票房已打破了300億紀錄。
《流浪地球2》導演郭帆將首映禮的主題定為“比1好一點”,并表示,現在的我們比四年前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感謝觀眾的陪伴,他們讓小破球比1好了一點。至于票房,他表示,第一集沒賠錢,咱能拍第二集,第二集沒賠錢,咱能拍第三集。現在還是希望不虧錢。
圖為《流浪地球2》劇照
從票房的數據和觀眾的反響來看,盡管有人繼續吐槽“強行煽情”,但郭帆的這兩個目標,都已經不難實現。
今年逐鹿春節檔的上市影視公司包括中國電影、光線傳媒、萬達影視、博納影業、貓眼娛樂等。
其中,光線影業參與了今年7部影片中的4部,主投發行《深海》,參投《滿江紅》、《交換人生》《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3部影片。這與背后的業績壓力有著不小的關聯。
財報顯示,光線傳媒去年第三季度凈虧損達到9875.87萬元,是上市11年來首個單季度虧損,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總額也分別縮水了29.92%和81.64%。
博納影業盡管在去年依靠《長津湖之水門橋》40.47億票房跑出了2022年票房的冠軍。但2022年第三季度虧損1.51億元的成績,也讓自身背負著不小的經營壓力。《無名》被視為今年春節檔博納影業的救星。
至于《流浪地球2》,更是有萬達影視、華策影視、華誼兄弟等一干聯合出品方,期待爆棚的票房來拯救公司的命運。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展望2023年,隨著影院營業率回升,此前積壓的優質庫存影片有望陸續定檔,同時2022年11月以來,國產及進口影片審核持續釋放積極信號,優質內容供給有望穩步擴容,提振觀影需求,加速票房復蘇。
這個春節,氣溫比往年低了不少,但電影院里的火熱,比往年有增無減。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