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陽謀、王石陰謀
在本質上,朱江紅、董明珠與王石的處境是相同的,即企業的創始人不是大股東。不同的是,萬科大股東華潤對管理層的無條件支持到了姑息養奸的地步,這是王石的幸運,也是不幸。
與華潤截然相反,格力大股東珠海國資委與朱江洪、董明珠斗了幾十年,恩恩怨怨在《董明珠前門拒狼22年》一文中已經講清。
正像文中所說的那樣:“22年來,朱江洪、董明珠一直是三線作戰:銷售戰線面對的是美的、春蘭、海爾等強有力的對手;生產與科技戰線,管理千億規模的生產制造還要抓緊研發創新;第三條戰線是與大股東格力集團兇險的纏斗,掃地出門、身敗名裂、牢底坐穿什么都有可能。”
在復雜的局面下,董明珠、王石都在企業經營上取得了佳績,兩者之間最根本的差異是董明珠沒有刻意打壓股價。
2016年7月虎嗅《為什么萬科股價長期低迷》一文指出,2008年之后萬科股價與業績背離并且跑輸大盤的重要原因是“畫風大變”:2008年之前,萬科每年把凈利潤的三、四成用于現金分紅和高送轉,是A股中少有的“良心企業”。
以2007年為例:萬科凈利潤為48.44億元,拿6.87億現金派發紅利并按“10轉6”的比例轉增股本41.23億,回報股東的成本合計達到48.1億,相當于財年凈利潤的99.3%。
從2008年開始,萬科變得“摳門”起來:沒有轉送股票、現金分紅也僅占凈利潤的15%左右(2008年每股紅利5分錢、2009年7分錢、2010年1毛錢……)。
轉增股本不需支付現金,卻被股民把轉送股視為天大的“利好”是股價上漲的主要動力之一。如此惠而不費的市值管理方法,萬科先取后棄的動機是什么?
股價連續七、八年低迷;拋棄高分紅、高送轉;承諾的回購“不超過100億”僅僅執行了1.6億。在此背景下,誕生僅9個月的萬科“事業合伙人”就拿下4.48%股權。若非寶能攪局,萬科“內產人”將在兩三年內替代華潤成為第一大股東。#這正是“反向市值管理”的動機#
自2012年執掌董明珠上位以來,格力電器累計分紅將近256億元。其中,2013年凈利潤74.46億元,現金分紅30.08億元,股利支付率40.4%;2014年、2015年股利支付率分別達到63.31%和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