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專訪王石、姚振華:針鋒相對 激辯三大問題
“我剛開始接觸姚振華時,他說寶能是想做財務投資者。”王石說,但明顯寶能是想控制公司,做一些“想做的事”。
“引入深圳地鐵既能解決萬科的股權之爭,又符合萬科的戰略轉型需求。具體的增發價格還可以談,是個技術問題。”王石說,從長遠利益看,由于獲得了深圳地鐵優質項目的“優先權”,所有股東幾年后的收益就足以覆蓋攤薄產生的成本,合作能得到資本市場的最大認同。
姚振華這樣解釋寶能的想法:我們作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投入最多,迫切希望萬科能夠健康發展。但本屆董事會無視股東利益行事,強行要引進深圳地鐵,我們這才提議罷免董事會和監事會,符合條件的人選依然可以通過選舉重回崗位,這并非是外界所說的“血洗”董事會。
王石則認為,寶能在資本市場興風作浪不是個案,舉牌過南玻A(11.460,0.00,0.00%)、韶能股份(10.770,0.00,0.00%)等公司,都是強行進入,然后改造董事會。“寶能成為大股東才幾個月,就要罷免整個董事會、趕走整個管理層。他們真有能力管好這家公司嗎這像一般投資者的想法嗎”
起底寶能系資金鏈:銀行理財和保險是資金主力
有專家認為,寶能購買萬科股票的資金有一大部分來自前海人壽,實際上寶能以11.8億元的凈資產撬動了前海人壽104億元的保險資金投資萬科??紤]這一因素后計算,寶能資金杠桿為4.9。但這一說法并未得到專業機構的確認。
除此之外,有參與調查的人士懷疑,浙商寶能投入鉅盛華的200億元資金中有不少于70億元用于收購前海人壽老股東的股權,而相關老股東與寶能集團有明顯的關聯關系,這部分資金可能回流至寶能體系內。如果扣除這一部分,寶能的杠桿比例應該更高。
萬科股權之爭繞不過的監管有哪些:該不該管?怎么管?
早在幾個月前,監管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對寶能資金進行了摸底。從銀證保各自領域來看,調查組沒有發現寶能資金的合規性問題。
根據記者調查,就銀行、證券、保險等單一行業的角度而言,萬科股權之爭的確符合現行監管規定。但從跨行業、跨市場的整體角度觀察,其交易結構復雜導致風險底數不清,暴露出現行監管體制仍有漏洞。
——分業監管導致監管真空,穿透式監管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