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巖賣酒,靠不靠譜?
6月6日,一則很娛樂的消息在坊間瞬間被引爆,柳巖到酒仙網去“上班”了。而當酒仙網發布這一消息的同時,柳巖也通過微博曬出了她的酒仙網工作證。
圖片來源網絡
于是網友紛紛評論說,娛樂圈與互聯網跨界合作并非首創,近年來互聯網公司邀請娛樂圈明星加盟的事件營銷屢見不鮮。但這在酒業仍是一件值得點贊的跨界合作,畢竟酒是很傳統的行業,有這點兒突破,不容易。
但也有業內專業人士質疑:柳巖懂酒嗎?憑什么擔任酒仙網的首席品酒師?
對此,酒仙網給出的解釋是:柳巖加盟酒仙網擔任首席品酒師,是基于酒仙網全品類戰略、葡萄酒全球戰略及消費者體驗提升計劃的一次重要人才引入。柳巖將為全國酒友品鑒、甄選來自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美酒,對酒水產品的感官質量進行第一輪把關,品類囊括白酒、葡萄酒、洋酒、啤酒等全品類,擇優上架并從適合中國人的口感、配餐等方面給出合理建議,以此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供全國酒友品鑒購買。除此之外,柳巖還將介入酒仙網互聯網爆品研發戰略,從大眾適宜的口感角度對互聯網白酒的酒體進行品鑒,參與酒體設計,助力酒仙網互聯網白酒爆品的打造。
不得不說,這是一件深度互聯網化的營銷事件。從互聯網的本質而言,是基于去中心化、平等交互的功能變革,必然顛覆傳統社會的話語權模式。傳統社會里由權威、專家,乃至上游企業確定話語體系,然后通過媒體和銷售體系灌輸給消費者的方式,將被消費者參與感越來越強的方式所代替。
不管柳巖懂不懂酒,作為一個人氣很高的KOL,她的參與,代表了消費者參與感的一個提升,不僅她的證言可以直接影響很多消費群體,而且她的意見也可能直接來自與消費者的互動。
有一種釀藝叫別人家的釀藝
近日,《釀酒科技》的一條新聞稱,龍洄酒莊就與法國圣哥安橡木桶公司合作,共同研發橡木桶白酒,而且目前已有一些創新新品問世。
據有關負責人表示:“葡萄酒主要風味是橡木香,這也是打動年輕人味蕾的主角,而我們通過借鑒葡萄酒工藝,在白酒傳統風味中注入葡萄酒經典風味橡木香,勢必將更容易捕獲年輕人的嗜好。”并認為這是酒業新常態下的一次改變與創新。
我不禁要問,難道葡萄酒的味道就一定比白酒更能打動年輕人的味蕾?同樣是傳統器皿,橡木桶香就一定比陶壇能捕獲年輕人的嗜好嗎?這所謂的創新,不過是“你看別人家的……”的翻版而已。
近日,中國白酒泰斗級專家曾祖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白酒的年輕化其實更具優勢,因為白酒經過幾千年的沉淀和揚棄,白酒已形成“花果香”、“醬酯味”、“陳純味”這三大基本風味,并由此可衍生出成百上千種風味香型,香味物質更富豐富,也更有可塑性。因此他認為白酒年輕化,不是白酒的問題,而是白酒人的問題,是營銷創新做得不夠。(曾老是最早倡導白酒口感市場化的專家之一,盡管已經85歲高齡和65年從業經歷,但思維和觀念卻有80后一樣的活躍度。他長期堅持宣傳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技術創新理念,并基于消費者的飲酒體驗而提出了“高檔白酒應當是低醉酒度”的理論。)
真正長青的基業,一定是就做不同,堅持把本我做到極致者。當前白酒遇到產業調整,在市場上也不斷聽到“年輕人不喜歡”的質疑聲。這說明白酒正處于市場需求倒逼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應該以消費者為核心,崇道務本,選擇更合適自己的工具或者材料,進而把自我優勢做到極限,而不是妄自菲薄、本末倒置、盲目模仿,結果把自己搞成別人的樣子。
藝術離不開酒的興發
近日,由楊麗萍親自擔綱總編導大型民族舞蹈劇的《云南的響聲》落戶麗江并首演。該劇以“喝醉了的鼓”作為劇尾壓軸,通過云南原生態藝術形式情景再現了云南少數民族對于自然、生命與靈魂的認知與思考。
鳳凰酒業君受邀現場觀看并對楊麗萍進行了專訪。楊麗萍透露說,酒不僅在云南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同時也是她以及她的團隊藝術創作的“興奮劑”。“喝醉了的鼓”就將酒的興發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因為鼓里裝了液體,一般是很難發出美妙的聲音的,而她們不僅做到了,而且將這種酒的聲音的曼妙和狂野發揮到了極致。
其實,在人類文明起源的時候,詩樂舞等許多藝術形式是混沌不分,原始部落往往通過諸如“百獸率舞”等方式操練狩獵和其它生產技術。因為當時人們生產水平低下,對自然世界充滿未知及恐懼,所以這種原始的、混沌的藝術形態近似于巫,所以往往也離不開酒的催化。
所以,酒與藝術的緣分在人類啟智時代就已經注定。盡管后來藝術從詩、樂、舞三位一體漸漸各自獨立,酒也獨立于藝術之外,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酒仙,酒香每個人心中都有藝術和詩性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