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發飆”的新聞刷爆了資本圈。因為在10月28日格力電器的臨時股東大會上,格力電器收購銀隆新能源100%的股權一事被質疑,董小姐“發飆”了。面對現場參加股東大會的中小股東,董小姐就象員工訓話一樣地高分貝“發飆”:“格力沒有虧待你們。上市公司有哪幾家這樣給你們分紅?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又能把我怎么樣?兩年給你們分了180億元,哪家企業給你們這么多?”
而從10月31日格力電器發布的“股東大會決議公告”來看,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的26項表決議案,有15項未獲通過,尤其是在關鍵的三大議案中,只有“關于發行股份收購資產以及修訂方案”一項獲得通過,而“關于募集配套資金以及修訂方案”、“關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方案”兩項則未獲通過。以董小姐強烈的個性,“發飆”倒也并不出人意外。
但董小姐“發飆”的對象肯定是弄錯了。因為作為投資者來說,并沒有理由要來看董小姐的臉色。雖然董小姐好勝心很強,是一個女強人,但面對投資者的時候,董小姐的身份只能是格力電器董事長。而作為格力電器的董事長,是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對自己的股東“發飆”的。因為在股份制的企業里,股東就是你的衣食父母。哪有董事長對自己的衣食父母“發飆”的道理?很顯然,董小姐“發飆”是把投資者當成自己的員工了。因為員工端的是企業的飯碗,所以,董小姐想訓就訓一頓倒是很正常的。因此,董小姐“發飆”顯然是弄錯了對象,或者是董小姐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
至于說格力沒有虧待股東,沒有虧待投資者,這更不是董小姐能夠“發飆”的理由。投資者更沒有理由要因此而看董小姐的臉色。因為投資者的投資就是為了獲得投資回報的。作為董小姐來說,把格力電器經營好,并給股市以回報,這只是董小姐盡到自己的職責與本份而已,并不是董小姐“發飆”的籌碼。至于說“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又能把我怎么樣?”的說法,我不知道記者的報道是否有誤。如果真是董小姐所言,那么我可以毫不客氣地告訴你:投資者可以依法罷免你董小姐。并且,董小姐也需要明白一個事實,格力電器的高分紅,最大的受益者是大股東格力集團,而且作為公司的第十大股東,董小姐本人所得的紅利也遠遠超過了一般的中小投資者。因此,還請董小姐千萬別把分紅當成是對投資者的恩賜,別忘了格力集團與董小姐本人才是真正的受益者,而中小投資者的所得終究有限。
其實,作為投資者來說,對格力電器股東大會表決議案說“不”這是股東的權力,包括給不給董小姐掌聲,這同樣也是投資者的權力。投資者沒有理由要因此來看董小姐的臉色。實際上,對于當下的中國股市來說,在投資者通常都疏于參加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更疏于參與上市公司表決,而說“不”更是少得可憐的情況下,格力電器的中小投資者積極參與股東大會表決,并對損害中小投資者自身利益的事項大膽說“不”,這種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中小投資者以說“不”的方式維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這種做法是合法合規的,沒有必要要看董小姐的臉色。
更加重要的是,投資者的說“不”是完全有道理的。比如,格力電器的收購標的銀隆新能源,確實存在估值不合理的嫌疑。因為還在2016年1月份的時候,當時銀隆新能源的估值僅為50億元,半年后估值增至130億元。這估值的依據是什么?又如發行股份的價格偏低問題,同樣也是客觀存在的。格力電器收購銀隆新能源,擬發行股份的價格確定為15.57元/股,這個價格甚至比股災造成的最低價15.72元還要低,這差不多是近6年來的最低價。這個價格低不低,相信董小姐心中有一桿稱。又如,格力電器并不缺錢卻要進行配套融資的問題,這同樣也是客觀存在的。還有,盡管董小姐振振有詞地表示,收購銀隆新能源是為了格力電器的發展,而且投資者也相信這一說法,但收購銀隆新能源的結果是,投資者的收益被攤簿了,而大股東格力集團與董小姐本人的權益卻是增厚了。至于收購銀隆新能源能不能成為格力電器新的增長點,投資者存有疑慮也是正常的,畢竟在多元化的路上,董小姐轟轟烈烈地推出的手機業務顯然是難言成功的。投資者因此慎重一些也沒有錯,更沒有理由要因此看董小姐的臉色。
所以,董小姐對投資者的“發飆”是沒有任何理由的。作為董小姐需要學會傾聽投資者說“不”的聲音。要心平氣和地與投資者溝通,要學會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問題。只有如此,格力電器才能真正地按股民的意愿來修改銀隆案,從而推進收購銀隆新能源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