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農業強市建設,全面推進創新金融服務“三農”模式,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風險高問題,江門市自2014年3月實施農業“政銀保”合作貸款試點工作以來,累計發放貸款金額18750萬元,支持48家農業企業發展壯大。在試點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江門市2016年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廣新一輪農業“政銀保”合作機制,江門市財政繼續整合支農資金,安排各級農業“政銀保”專項資金2780萬元,以“開放、擴面、提信、深化、風控”十字訣,進一步做大做強江門市農業“政銀保”。
一、開放——全面放開合作銀行和保險機構。在農業“政銀保”合作機制和框架內,只要符合項目合作基本條件(即銀行機構承諾年度放貸規模是農業合作貸款扶持資金池的不低于10倍,年化貸款利率不高于6%;保險機構承諾保險保費不高于貸款2%,最高賠付不低于實收保費的200%,以及按先保險再銀行后財政的賠付程序應對逾期賠付),由合作銀行牽頭,與保險機構自由結對子,推廣實施的農業“政銀保”項目。
二、擴面——進一步放寬受益對象范圍。貸款對象由現行市級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放寬到對有誠信的市級以下有信用、行業龍頭的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以及本地農民。
三、提信——適當提高貸款額度。按農業不同行業類型、不同生產環節等,分類定額、調整貸款最高額度,適當拉大不同資質的扶持貸款額度差距,市農業產業化“十大農業龍頭企業”的貸款最高額度可適當提高,市級以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請貸款最高額度不高于市級同類的80%。
四、深化——積極探索再融資模式。在農業“政銀保”合作機制和框架內,探索以財政資金為引子,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政銀保企”四方共同參與的合作模式,引入企業(協會)資金做大做強農業“政銀保”。
五、風控——切實加強風險控制。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完善逾期叫停機制,并將風險控制納入對合作貸款銀行和保險公司績效評價指標。同時,由合作貸款銀行和保險公司定期抽取一次不同行業類型的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實地評估和回訪,提交風險預警報告和報表給市農業政銀保聯席會議辦公室,每年9月提供逾期叫停分析報告給聯席會議組成單位作為考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