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深圳市高度重視基層治理機制創新,多舉措提升基層管理服務水平,不斷加大社區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福利。
一是創新基層治理機制。深圳市制定《深圳市基層公共服務綜合平臺實施方案》,推動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提升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實現公共服務便利化、統一化、網絡化。出臺《深圳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指導意見》,開展龍華新區街道分設試點工作,行政區劃優化調整工作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
二是積極推動社區服務中心建設。2015年,深圳市福彩公益金投入經費1.8億元,主要用于社區服務中心(提供扶老、助殘、育幼、便民等服務)、社區星光老年之家(包括供老人開展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活動)和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托看護、配餐就餐、健康護理、心理咨詢等綜合性服務)等社區養老機構建設。截至2015年底,我市共建成社區服務中心647家,社區星光老年之家916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61家。
三是著力保障社區建設工作經費。深圳市財政委配合深圳市民政局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實施意見》和《社區工作站管理規定》等相關文件,明晰區、街道、社區工作職責,將社區黨建經費、居委會、社區工作站工作經費、辦公經費、專職人員工資福利待遇、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及后續管理專項經費,納入各區年度財政預算。各部門和各區采取“費隨事轉”、“項目管理”等方式加強社區經費投入。
四是指導推進民生微實事工程。根據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全面推廣實施民生微實事指導意見的通知》等要求,從2016年起,深圳市財政按平均每個社區每年不超過100萬元安排民生微實事經費,所需資金由深圳市財政通過體制結算方式按1:1比例給予補助,由各區統籌使用。
今后,深圳市財政將進一步支持和促進基層治理機制體制創新,重點建立多渠道融資機制,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提升基層公共服務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