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省委農辦、省鄉村振興局等30個部門聯合印發《安徽省繼續大力實施消費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方案》,將持續促進脫貧地區產品和服務消費,推動形成以市場機制為主導,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消費幫扶可持續發展新模式,打通消費、流通、生產各環節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持續擴大產品和服務消費,是《方案》的一項重點內容。《方案》提到,強化定向采購幫扶,繼續把消費幫扶作為定點幫扶重要內容,持續開展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特別是消費幫扶重點產品產銷對接“八進行動”“政府采購”“定向采購”等消費幫扶活動。同時,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積極倡導干部職工購買脫貧地區優質特色農副產品特別是消費幫扶重點產品。
要讓脫貧地區的商品賣出去,必須加快完善物流和銷售體系。《方案》提出,提升農副產品流通服務水平,深化脫貧地區交通運輸與郵政快遞融合發展,嚴格落實高速公路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加大農副產品產銷對接力度,引導批發市場、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采取訂單農業、產銷一體、投資合作等方式,持續擴大農副產品直采規模,建立長期穩定的直供關系。實施新疆優質農產品安徽直通車計劃。此外,補齊脫貧地區電商服務短板,推進農村電商企業培育和農村電商利益聯結機制建設,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
農副產品滯銷怎么辦?《方案》特別提到,要強化農產品價格和滯銷監測預警,用好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等現有載體,調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平臺在農產品產銷監測領域的信息化優勢,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銷售信息監測,探索建立農副產品滯銷監測預警機制。
與此同時,安徽省還將根據脫貧地區特色產業需求完善倉儲冷鏈等設施設備,開展農業特色產業保險,防范農產品滯銷風險,引導支持龍頭企業到脫貧地區建設加工車間和原料基地,就地就近解決農副產品滯銷問題。
讓脫貧地區的特色農副產品更有市場認可度和競爭力。《方案》提到,推動特色農副產品規模化發展,深入實施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158”行動計劃,開展全省農田建設“質量提升年”活動,支持脫貧地區建設區域化、專業化農業生產基地,規劃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實施脫貧村“一村一品”推進行動,發展“一鄉一特”“一縣一業”。
不僅要擴大“產品消費”,還要提高“服務消費”。具體而言,就是要讓脫貧地區的鄉村旅游“旺起來”。《方案》專門提到,因地制宜促進鄉村旅游發展,圍繞脫貧縣、村推出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打造鄉村旅游集聚區,實施鄉村旅游“十百千”行動,啟動十大鄉村旅游示范區、百佳特色鄉村旅游目的地、千家鄉村旅游精品點創建。(記者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