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2月22日訊 2月21日,海底撈發布盈利警告,預計2021年凈虧損約38億元至45億元;收入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超40%。對于2021年業績虧損的原因,海底撈歸因于2020年、2021年門店網絡快速擴張以及公司內部管理問題等對經營狀況帶來的沖擊。
海底撈在公告中強調,特別是在2021年下半年,餐廳運營受到全球區域性的疫情暴發和公共衛生管控措施的顯著影響,導致餐廳2021年下半年的經營業績較2020年同期相比出現下滑,海外門店2021年出現虧損加劇的情況。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海底撈的虧損是非經常性損益,不是壞事,一次性將包袱甩掉,有利于輕裝上陣。沈萌認為,疫情政策的反復也是壓力,但從下半年開始,海底撈上座率應該逐漸回暖,業績在今年大概率會表現強勁。
從餐飲行業發展來看,據中國烹飪協會《2021年中國餐飲市場分析及2022年市場前景預測》(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餐飲收入46895億元,與上年相比由負轉為正增長18.6%,兩年平均下降0.5%,還未恢復至疫情之前的2019年水平。
《報告》中稱,2021年,餐飲業從經營狀況來看仍然未擺脫困境,很多餐飲企業處于虧損狀態,甚至是大型連鎖品牌企業。鑒于疫情反復多發,餐飲業不斷調整發展策略,采取關停部分門店等措施應對當前困境。
為提升營運表現,2021年11月,海底撈宣布將于12月31日前緊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的門店。與此同時,公司還推出“啄木鳥”計劃,持續關注經營業績不佳的門店,并相應采取改善措施;重建并強化集團部分職能部門,恢復大區管理體系,適時收縮集團的業務擴張計劃。當前,“啄木鳥計劃”帶來的影響正在逐漸顯現,不少研究機構表示,該計劃長期利好企業發展。
談及餐飲行業的未來發展,《報告》指出,餐飲業愈加認識到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現從量到質的深層次變革,探索新模式創新發展。因此,餐飲市場的穩定復蘇值得期待。
政策方面,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等十四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針對餐飲業提出7條紓困扶持措施,涉及企業防疫補貼、下調外賣平臺服務費、緩繳保險費用、拓寬融資渠道等方面,這一政策既反映餐飲行業確實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困難,也為餐飲行業未來發展注入了“強心劑”,利好餐飲企業走向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在消費市場總體運行平穩、穩中提質的背景下,2022年以來,海底撈的消費熱度便高居不下,在元旦產品上新策略推動下,僅元旦、春節小長假在中國大陸地區吸引客流超過1300多萬人次,而春節期間400家外送點更是為近6萬個家庭提供居家就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