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晚間,獐子島披露2021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實現凈利潤600萬元至900 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9.59%至39.39%,上年同期盈利1484.95 萬元;實現扣非凈利潤虧損8000萬元至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41%至16.61%,上年同期虧損1.44億元。
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獐子島表示,因新冠疫情和國際貿易形勢對公司進出口業務產生較大影響,海洋牧場投入產出能力尚未完全恢復,人民幣持續升值導致外幣資產匯兌損失,股民訴訟案件和解賠付及預計負債帶來相應的費用,部分資產出現減值,拖累了公司整體業績。
此外,由于報告期內出售長島公司、莊河分公司相關資產,收到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收益增加,公司全年預計盈利600至900 萬元,預計年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正值。
1月20日晚,獐子島還同步公告稱,公司對2021年末的應收款項、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商譽等資產進行了清查和分析,對可能發生資產減值損失的相關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初步預計2021年度共計提減值準備3674.43萬元。
據悉,獐子島對各項存貨進行了減值測試,根據測試結果,預計2021年度計提各項存貨跌價準備3361.17萬元,其中:原材料155.74 萬元、庫存商品 334.99 萬元、消耗性生物資產2870.44 萬元。
盡管業績表現不佳,但獐子島近期的股價卻頗受關注。
1月13日,獐子島在互動平臺表示,近年,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動食材向食品升級,圍繞獐子島核心海洋資源,研發、推出“獐子島味道”海洋食品。公司產品包括鮮活海珍品、凍鮮調理食品(魚貝蝦蟹蛤等冷凍食材及預制品菜等)、營養食品(參鮑魚子醬等)、休閑食品(貝蝦等海洋零食)。其中,具有即食、即烹、即熱、即配等特點的預制品菜產品已經陸續上市了蒜蓉粉絲貝、裹粉魚排、鮮+扇貝、黑椒三文魚、龍筋佛跳墻等系列產品。
受此消息影響,獐子島收出了近期的第1個漲停板。
1月17日,有“段子手”在網絡上發帖稱,湯加火山爆發,將有大量太平洋扇貝漂洋過海來到獐子島水域避險,曾經“跑路”的扇貝,極有可能“拖家帶口”又游回來了。出乎意料的是,這則充滿調侃意味的消息,卻令獐子島在1月18日再度收獲漲停板。
1月18日晚,獐子島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目前,公司預制菜收入貢獻不足5%,部分產品尚處于市場開拓階段。另外,公司關注最近有媒體報道“湯加火山噴發和海嘯導致太平洋扇貝涌入獐子島今年收益獲將增長100%+”及相關傳聞,上述報道及傳聞嚴重失實,公司管理層未接受上述問題的任何相關采訪、回復,公司保留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身權益的權利。公司已在深交所互動易中予以說明。
值得注意的是,獐子島在公告同時提示,公司2021年度未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負值,2019年、2020年經審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也為負值。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最近一年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股票交易可能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