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20日起,各大電商平臺基本都已開啟2021年“雙11”預售,一大波快件也整裝待發了。今年,電商快件“綠色減碳”將成為“雙11”的一大特征。那么,你收到的快件“瘦身”了嗎?包裝材料更加環保了嗎?消費者個人可以為綠色減碳做些什么貢獻呢?
“雙11”正是踐行綠色快遞的好時機
中國“雙碳”目標已明確,綠色環保是快遞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堅持的理念和方向,但我們在生活中,還是不時能發現收到的快遞一點也不環保。市民蔡先生最近收到兩票快遞:一票是送給妻子的一套化妝品禮盒,包裝里三層外三層,“其實禮盒本身就很堅固了,套個可降解塑料袋就行,但偏偏又用了一個大紙箱,而且塞滿了充氣防震袋”;另一票是生鮮,“我買了7樣東西,居然分了3個泡沫箱。最離譜的是其中一個泡沫箱里面,只有一盒豆腐,外加好幾個冰袋。我懷疑是不同倉庫發貨,才需要這樣浪費。”
這樣的“過度包裝”實在要不得。而“雙11”是快件高峰期,也是踐行綠色快遞的好時機,因此每年11月第一周為“綠色快遞宣傳周”。據國家郵政局初步預測,今年“雙11”期間(11月11日至16日)全行業處理的快件業務量將超過10.5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5%。10.5億件是個什么概念?要知道2009年全國全年快件量才18.6億件。
10月18日,在2021“雙11”來臨前夕,中國快遞協會在上海召開“2021年快遞業務旺季服務保障工作協調動員會”,向全行業發出綠色“雙11”倡議,得到了18家參會企業的積極響應。倡議內容共有十一條,其中包括:推廣產品包裝與快遞包裝一體化,80%的電商件不再二次包裝;推廣生鮮快遞可循環配送箱、可復用冷藏式快遞箱,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泡沫箱等。
上海力爭今年實現九成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
上海是“快遞重鎮”,不僅快遞公司總部眾多,而且快遞業務量也很高。2020年,全市快遞業務量位居全國第7位,同比增長7.3%,投遞量位居全國第9位,同比增長34.2%,人均年快遞使用量位居全國第3。隨著電子商務蓬勃發展,預計全市快遞業務規模還將保持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快遞包裝使用量也將隨之攀升,如何打通快遞包裝全鏈條各環節治理,有效實現源頭減量、循環使用和再生利用,是快遞包裝綠色轉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
近日,上海市郵政管理局聯合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經信委、商務委、市場監管局和綠化市容局等5部門共同印發《上海市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實施方案》,明確加速快遞包裝“綠色革命”。到2021年,電商和快遞規范管理普遍推行,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達到90%,可循環快遞箱(盒)應用規模達30萬個,快遞包裝標準化、綠色化、循環化水平明顯提升。到2024年,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箱(盒)應用規模達50萬個。
電商和快遞網絡今年加大了綠色環保投入
今年“雙11”或將成為史上最為低碳的一屆“雙11”,各電商平臺和快遞網絡在前期工作基礎上,今年也加大了綠色環保方面的投入。
今年“雙11”期間,京東通過用新能源物流車替換傳統燃油廂式貨車,讓運輸更低碳清潔;京東與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綠色循環的包裝模式,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循環快遞箱、可折疊保溫周轉箱、循環中轉袋等代替一次性塑料包裝的使用;同時通過商品包裝減量化、原發包裝、B2B循環包裝等,在源頭上探索新的綠色模式……目標是:消費者收到每個包裹,平均可節約210克的紙類包裝材料、11克的一次性塑料和25厘米的膠帶。
為了鼓勵消費者參與回收快遞包裝,菜鳥想出了“你回收、我送禮”的辦法,11月1日-15日期間,6萬菜鳥驛站將向參與回收的消費者送出750萬個雞蛋及其他“綠色好禮”。此外,全國20城的菜鳥驛站將試點“循環包材綠色寄件”項目,促進快遞包裝的循環利用。“雙11”期間,菜鳥的智能合單、智能切箱等技術,將直接減少包材使用量。而菜鳥物流園區內的分布式光伏電站,也將繼續提供清潔能源,合力減碳。(記者 金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