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順豐控股盤中大漲,漲幅一度超過8%,截至午間休市,報67.62元,漲幅4.59%。
消息面上,7月13日晚間,順豐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相比第一季度巨虧近10億,第二季度實現扭虧。
根據業績預告,2021年上半年,順豐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凈利潤”)為6.4億元至8.3億元,同比下降78%-83%。業績出現大幅度下滑,主要源于順豐在第一季度出現9.89億元的凈虧損,此外,順豐第二季度的盈利能力同比也有所下滑,第二季度預計凈利潤為16.3億元至18.2億元,而順豐2020年第二季度凈利潤為28.5億元。
對于上半年業績出現大幅變動,順豐在業績預告中表示,2021年是公司承前啟后關鍵年,公司加速多元業務板塊的市場開拓及網絡資源投入(包括中轉場地及自動化設備、干支線運力等),夯實運營底盤、提升處理產能,以緩解前期產能瓶頸并支撐各項業務未來快速發展,該等投入導致公司成本階段性承壓;同時,經濟型快遞產品增長較快,因該部分產品定價偏低,一定程度影響整體毛利率水平。此外,因今年第一季度春節期間響應原地過年倡導,在崗人員數量與薪酬成本明顯增加,也對公司盈利能力帶來臨時一次性影響。
此前,針對一季度大虧,順豐曾解釋稱,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新業務布局、資源投入、網絡整合加大了投入,以及春節期間人員補貼和電商件毛利承壓。在4月9日的業績說明會上,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衛也主動出面,向股東道歉,自認管理上有疏忽,表態二季度肯定不會再虧。
需要注意的是,王衛當時也給市場打了“預防針”,稱全年利潤還不能回到去年同期水平。王衛表示:“公司不會一味的燒錢來做新業務,但如果短期的利潤承壓能換來長期的競爭力,有機會將順豐打造成為市場上不可或缺的選擇,那我愿意調低未來1-2年的利潤率預期,這是重要的戰略。”
國盛證券在此前研報中表示,盡管順豐短期業績承壓,但長期價值不改,基本盤時效件品牌優勢突出,鄂州機場投產有望進一步提高服 務時效,拉開與同行的差距;時效件、電商件和豐網可承接“高中低”全量快遞需求,潛在市場擴容,網絡融合后成本有望降低;積極布局新業務,已在多個細分板塊(快運、冷鏈)處于領先地位,有望實現協同效應。隨著前置投入的固定資產逐步到位,臨時資源的投入將逐漸減少,伴隨業務量的擴大,預計下半年規模效應將開始釋放。
順豐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公司持續審視各業務線的資源投放,資源利用率、營運效能等環比穩步回升,同時加強成本精細化管控,伴隨業務量的增長帶動固定資產成本攤薄,規模效應有所體現。此外,在第二季度生鮮時令旺季助推下,盈利性較好的時效快遞業務量環比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