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動蕩“新常態”
2008年,A股從業人員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是看道指走勢;2016年,美股從業人員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是看A股走勢。中國市場的波動已經深刻影響了全球市場走向。
2016開年全球各類資產、各個市場都在動蕩,從A股熔斷引發休市引領全球市場下挫,到人民幣突然大幅貶值引發的新一輪匯市動蕩。這種動蕩可能會維持相當長的時期。同時從制度層面出發,在外匯市場上中國要適應波動新常態,尤其是轉型期的波動幅度比較大。股市也處于轉型期,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深港通開閘、以及加入MSCI指數等制度紅利和多層次資本市場都會令股票市場面臨更大不確定性。投資者在2016年要學會管理動蕩、波動和不確定性,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機會。
本報記者 李維 陳植 北京、上海報道
導讀
今年有望落地的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深港通開閘、以及加入MSCI指數等制度紅利,也多備受市場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前者將作為國務院改善國內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標志性事件,或將對股票市場的生態發生重大改變。
2015年起,全球外匯市場不再平靜——在美元進入加息周期的壓力下,新興市場貨幣沽空潮涌不斷,歐元與美元平價言論甚囂塵上,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倒逼商品貨幣跌跌不休,人民幣新匯改引發人民幣貶值論四起……
而經歷了去年的大震蕩,剛剛進入2016年不久的A股并非坦途。
A股2016:制度變革下尋求兩級市場平衡
新年伊始,在新實施的熔斷機制下,上證指數自1月4日至1月7日的四天內累計下挫11.64%,而股指在暴跌下所遭遇的四次熔斷,也一度讓市場的流動性喪失;而在1月7日當晚,證監會又不得不宣布暫停實施熔斷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最終被暫停的熔斷制度,并非是2016年唯一發生的資本市場制度改革。今年有望落地的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深港通開閘以及加入MSCI指數等制度紅利,也備受市場關注。
在業內人士看來,以IPO注冊制為核心的新股發行體制的改革,將作為國務院改善國內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標志性事件,或將對股票市場的生態發生重大改變,但其在經濟下行壓力的伴隨下,也將大概率通過增加證券供給給二級市場增加壓力。
“一個是經濟下行等因素,還有就是在簡政放權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的情況下,整個證券產品供給增加可能給市場帶來壓力。” 海通證券(行情600837,買入)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但與此同時,無論從去年A股大跌中的救市行動,還是不久前啟動后又暫停的熔斷制度來看,監管層對二級市場的呵護也是“關懷備至”。
“監管層的思路是清晰的,是想利用資本市場來直接融資,改善資本結構,降低中國企業的整體負債率,同時推動新經濟。”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坦言,“想在一級市場融資,就要提高市場的人氣,讓大家關注、參與資本市場,所以搞活二級市場也是為一級市場來服務的。”
這或意味著,在2016年的A股制度變革中,監管層和市場將共同探索一、二級市場間的平衡發展。
“通常來說兩個市場是蹺蹺板,彼此矛盾的,如果一邊做高了,很可能會對另一邊產生不良后果,比如去年二級市場過度活躍,很多融資盤涌入,最終釀成股災,也讓證券法修法延后了。”前述分析師表示,“所以2016年A股的主脈絡,可能要在一、二級市場的發展中尋求平衡。”
不過,二級市場的平穩,并非監管層或市場參與者的主觀意志能夠決定,一些外部因素也將對其產生影響作用。
一方面,實體經濟的下行預期,在沖淡著二級市場的估值;另一方面,在資本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A股市場也如同一個連通器,無論是人民幣的升貶,亦或是與海外市場的互聯互通,都在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分析人士認為,資本市場的諸多改革能否順利落地,二級市場能否在不利的外部環境下走出“獨立行情”,將對2016年的A股形成挑戰。
“監管層目前在一、二級市場上是同時兼顧的,如果二級市場出問題,那么它未必會不顧市場規律強推一級市場。”前述分析師認為,“所以,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也是推動今年資本市場改革的必要條件。”
匯市動蕩何時休
而全球匯市也不再平靜。
據統計,2015年以來,共有四國央行決定取消本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另有六國貨幣緊盯美元的程度下降,但他們換來的,卻是本國匯率大幅下跌。以近期放棄匯率管制的阿根廷和阿塞拜疆為例,這兩國貨幣對美元匯率過去一年跌幅超過30%。
然而,動蕩的匯市何時才能結束,金融市場依然沒有統一的答案。
“關鍵還是看美元的臉色。”富拓外匯(FXTM) 首席市場分析師 Jameel Ahmad直言,新興市場貨幣大幅貶值的始作俑者,其實就是美元。2015年以來,美聯儲與其他國家央行采取截然不同的貨幣政策,導致全球資金向美元迅速聚集,最終引發新興市場此起彼伏的沽空潮,甚至有機構認為,新興市場貨幣大幅貶值,很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令越來越多新興市場國家陷入外匯儲備縮水、外債風險驟增、資本外流、貨幣大幅貶值、經濟持續衰退的惡性循環。
“其實很多新興市場國家都是被迫取消本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因為越來越多新興市場國家政府發現,要維系現有的固定匯率需要消耗太多美元外匯儲備,但在新興市場貨幣沽空潮涌壓力下,盯住美元越久,外匯儲備消耗就越多,反而引發外債兌付等風險,引發貨幣更大幅度貶值。”
然而,貿然取消本國貨幣與美元掛鉤,換來的仍是本國貨幣大幅貶值——除了阿根廷和阿塞拜疆,近期降低盯住美元政策的哈薩克斯坦貨幣、安哥拉貨幣貶值幅度均超過25%。
“今年,還有更多新興市場國家難以忍受外匯儲備大量消耗,被迫選擇本國貨幣脫鉤美元,勢必造成新興市場貨幣更大幅度的貶值。”Jameel Ahmad表示,只是美元日益受寵同時,也不是沒有后顧之憂。
在Jameel Ahmad看來,若美元指數無法突破100整數關口,金融市場就無形達成共識,即美元升值將貫穿美聯儲整個加息周期,這勢必導致美聯儲每一次加息,都可能引發資金逢高撤離美元,引發美元下滑,令全球匯市波動更加劇烈與反復動蕩。
人民幣貶值效應將延續
如果美元加息升值被看成“遠慮”,那么“近憂”就是2016年伊始人民幣突然大幅貶值引發的新一輪匯市動蕩。
過去一周,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當周跌幅接近700個基點,境內人民幣即期匯率貶值幅度超過0.8%,離岸人民幣匯率更是大跌逾2.28%。以至于墨西哥財長Luis Videgaray不無擔心地表示,人民幣貶值可能引發一輪競爭性貶值周期。
圍繞人民幣近期大幅貶值的原因,市場眾說紛紜。高盛認為,近日中國政府表現出引導人民幣貶值的強烈意圖,可能引發投機資本大舉沽空人民幣套利。
另有機構指出,國際投機資本之所以敢于大手筆沽空人民幣,是因為他們在豪賭中國央行正引導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美元,轉而維持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匯率的相對穩定,此舉將令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一定幅度的貶值。
甚至還有不少機構相信,人民幣近期貶值背后,是央行有意試探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估值。目前央行可能改變匯率干預策略,從控制人民幣貶值幅度改成調控人民幣貶值節奏,在自己認可的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合理區間內,由市場決定人民幣均衡匯率。
“只是,無論人民幣貶值成因如何,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受人民幣貶值影響,新興市場正面臨更大的沽空浪潮。”一位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坦言,也許2016年首周的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已經預示著今年匯市動蕩格局仍將持續。
“無論是美元、歐元,日元,還是人民幣、其他新興市場貨幣,都有著被沽空的理由,都不是百分百的避險貨幣,這本身就意味著匯市已經沒有一個安全港灣,所有交易者要在瞬息萬變的動蕩匯市里明哲保身,絕不是一件容易事。”他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