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銀保監會近日印發了《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擴大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范圍的通知》(下稱“通知”),決定擴大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范圍。自2022年3月1日起,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范圍,允許養老保險公司參加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試點擴圍 養老保險公司參與進來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小范圍試點已有半年多,相關產品規則較為成熟,保險公司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點的經營模式,特別是在服務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同時,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等特點已逐漸為消費者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對試點范圍進行擴容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去年5月,銀保監會曾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決定自2021年6月1日起,在浙江省(含寧波市)和重慶市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參與試點的6家公司分別為人保壽險、中國人壽、太平人壽、太平洋人壽、泰康人壽、新華保險。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我國共有9家養老保險公司,分別是平安養老、太平養老、長江養老、中國人壽養老、泰康養老、人保養老、大家養老、新華養老、恒安標準養老。也就是說,自2022年3月1日起,這9家養老保險公司與前述6家壽險公司均可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業務。
上述人士表示,試點之所以拓展到養老保險公司,是因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具有很強的養老屬性,與養老保險機構的“專業化養老金融機構”定位比較吻合。去年12月,銀保監會下發《關于規范和促進養老保險機構發展的通知》進一步突出了養老保險機構的“養老”特點,通過優化養老財務規劃、資金管理和風險保障等服務,提升其長期服務能力。
平安養老相關負責人表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將會成為第三支柱重要的潛在產品形式,公司會積極參與試點。公司未來將從兩部分著手推進:一方面積極申請產品,爭取成為首批開發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養老保險公司,同時根據試點要求打磨產品,重點面向非常規就業人群等重點客群科學、靈活打造相關條款;另一方面整體謀劃,將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納入到公司迎接第三支柱政策落地的范疇中配置資源,積極準備。
“不過,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仍然處于試點階段,根據此次擴容后試點的情況,如果時機成熟,不排除未來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可能轉入險企日常經營業務序列。屆時,監管部門也會厘定相應的業務準入條件。”業內人士表示。
產品去年實際收益高于保底利率
銀保監會昨日披露,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啟動以來,總體運行平穩,社會反響良好。截至2022年1月底,6家試點公司累計承保保單近5萬件,累計保費4億元,其中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投保近1萬人。
據記者了解,相對于一般的養老金融產品,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安全性高,產品采取“保證+浮動”的收益模式,無論市場如何變化,消費者的本金都是安全的。二是繳費靈活,與一般的基金、銀行理財等產品不同,專屬商業養老保險鼓勵消費者靈活繳費,有錢就投,適合消費者長期儲蓄。三是平臺可參與性強,針對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各種靈活就業人員,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允許相關企事業單位以適當方式,依法合規為上述從業人員投保提供繳費支持。從試點情況看,這的確推動了一些平臺支持新業態從業人員投保,切實提升他們的保障水平。
近期,6家試點壽險公司悉數披露了專屬商業養老保險首年收益情況。其中,穩健型賬戶2021年年化結算利率在4%-6%之間,進取型賬戶結算利率在5%-6.1%之間。總體來說,產品去年的實際收益均高于最低保證利率。
“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之所以采取按年結算的方式:一是避免短期結算利率波動影響老百姓的長期養老安排,有助于培養老百姓長期的養老儲蓄理念,引導他們做長期價值投資;二是便于保險公司加強長期資產配置,以提升消費者的長期收益水平。”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養老保險解決的是養老的安全性和基礎保障性問題。老百姓更應通過長期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投資,真正為未來養老做準備,而不是聚焦于當前過于短期的投資行為。
正是基于此,據了解,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的約束性相對較強,包括試點公司只能通過自營平臺銷售,消費者退保面臨一定的損失等。
上述人士表示,這些限制都是為了讓養老保險的儲蓄效率最大化,以及消費者投資行為和險企經營行為的長期化。試點要求也明確,試點保險公司應探索建立與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業務長期發展相適應的內部管理機制,包括長期銷售激勵考核機制、風險管控機制和較長期限的投資考核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