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筏子后面那個白色的奇怪裝置嗎?少年在海上漂流時,依靠這個簡單裝置利用太陽能獲得生存所需的淡水。而上海驕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志剛介紹,驕英的原創技術和這種取水手段有異曲同工之妙。驕英的工程師經過反復實驗,發現利用一種名叫“線性菲涅爾”的光學反射聚焦和向日葵跟蹤太陽原理,可以實現對太陽能的高倍率跟蹤和聚焦。根據這一突破性的發現,他們研制了一種聚光集熱裝置,將太陽輻射熱轉化為高溫水蒸汽,利用所產生的高溫蒸汽,通過多效蒸餾海水淡化裝置將海水制成淡水。
“我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過日子。”彭志剛和他的驕英團隊依然沒有停止科研的腳步。“看天吃飯”,這是眼下國內新能源產業面臨的成長困惑。能否在利用太陽能、風力生產新能源的過程中,擺脫天氣因素帶來的生產局限?2014年,驕英中標承擔上海市科委“海島零能耗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課題,探索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實現“零能耗”的可能。經過大半年的摸索,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突破。
彭志剛認為,雖然相比傳統技術,驕英的能耗已經非常低了,但是距離“零能耗”還剩“最后一公里”。因此,盡管公司目前的技術成果已經獲得了學術界、業界和國際國內市場的高度認同,但是作為一家以科研立本的企業來說,雖然目前規模不大,但“小舢板”也應有高遠的研發視野和持續的科研理想。
技術為先,研發為本,驕英從一開始就確定了嚴謹的企業發展理念,因此他們走上了一條有別于其他創新創業企業的發展道路:不急于找投資,先解決技術問題。因此,在沒有外部投融資的4年中,企業的核心團隊拿出家庭所有積蓄,抵押個人房產集資,前三年不拿一分錢工資,現在還只是每月拿3500元基本薪水;在海南基地,團隊領軍人物彭志剛就住在簡易的臨時工棚中,一頭扎進農田灘涂,親自帶頭一個個系統、一只只零件的摸索、把關。驕英認為,只有集聚所有的資金和資源,專心致志打通技術障礙,才能在這一輪的產業轉型中實現彎道超車。
隨著各項研發技術的應用成熟,驕英認為時機終于到了,他們向資本市場打開大門,目前已成功獲得A輪融資。盡管如此,當問到彭志剛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什么的時候他脫口而出:“缺錢。”面臨銀行貸款困難、風投不看好短期回報率的情況,彭志剛十分著急,“去年春節前是最困難的時候,本來我想給員工們發一點獎金,犒勞一下大家一年來的辛苦勞作,但是遇到了銀行抽貸,沒辦法,獎金只能取消了。”目前,彭志剛特別想要尋找那些不計較短期回報率的風投來注資驕英,但是他仍然堅持要信念相同才能走到最后。
下一步,他們將以“水智造”產業起步,打造全產業鏈的“零能耗”清潔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