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作為第一個走出高新園區走到大學附近的孵化器上海楊浦科技創業中心建立在復旦大學旁邊,從此許多個“第一”都是從楊科創走出去的。
謝吉華從零開始,成為了上海高科技企業楊浦孵化基地有限公司的001號員工。從謝吉華來到楊科創的第一天起,他就把自己比喻成放牛的人而不是牛的主人,“我是個職業經理人,時刻都用職業經理人的操守來要求自己,我也是這樣跟我的團隊講的。”
“創業服務中心屬于事業單位,機制與孵化器的功能定位存在矛盾。”謝吉華認為,事業單位旱澇保收,過分依賴財政撥款,不會被市場逼著去提升服務質量,探索經營模式,這就形成了軟肋。謝吉華力主體制機制改革,建議在創業服務中心設立“兩個班子、兩套制度”,把孵化器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前者歸于市場化運作的公司(孵化基地公司),后者歸于非營利性的事業單位(創業服務中心)。
每隔幾年,楊科創都會有一次改革,而改革使得楊科創越來越壯大,越來越成熟。“去年5月24日,習總書記對上海提出了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要求,我那天幸福壞了,馬上就向市政府匯報了要在上海建‘東中心’的想法,8月份市政府打報告給科技部,11月得到國家科技部批復,同意上海建‘東中心’。”謝吉華口中的“東中心”,就是2014年11月正式落地上海的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這是他規劃中的楊浦“中央創新區”的重要一環,讓楊浦灣谷成為由國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推進設立的區域技術轉移平臺,聚集戰略新興產業及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領域。
對于打造科技創新中心,謝吉華認為采用資本走出去并購國外小企業投資股權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就是要讓世界一流科學家都愿來上海。而現在的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已開始在全球最具創新活力的幾個點上布局:今年3月,首先在美國波士頓建立了中美企業創新中心,致力于中美企業軟著陸和并購交易;在荷蘭設立了歐洲國際并購平臺,致力于歐洲的技術轉移和企業并購;在新加坡建立了灣谷創新空間站,致力于中新技術和科技資源互動,以及中國企業國際化。
當問及如何看待目前孵化器、創業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時,謝吉華認為孵化器未來一定會優勝劣汰,“孵化器的出現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但是最終會由市場來決定成敗,一定會優勝劣汰。如果連孵化器本身都做不好的話,又何談服務企業呢?不能給企業提供幫助的服務就是偽服務,孵化器不能提供偽服務,一定要切切實實幫企業成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