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三個人死亡有一個人是腫瘤死亡,除了早期發現的概率低以外,還有是腫瘤治療水平比較低。每個人的DNA不一樣,導致每個腫瘤患者的腫瘤也不一樣,所以一個藥不能針對所有人得到有效的治療。
癌癥精準醫療在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熊磊和他的埃提斯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2010年年末的時候熊磊從瑞士帶著由3個海歸、5個博士、3個碩士組成的創業團隊回到上海,當時他們只有一些個人積蓄,加在一起也僅僅50萬,這就是埃提斯最初的創業資金。
開始創業的第一年熊磊被30多家知名的投資人拒絕,他們拒絕給埃提斯的精準醫療和精準預防投資。但熊磊和他的團隊并沒有因為被投資人拒絕而停止創業的腳步,他們邊創新邊尋找融資。這一年埃提斯在50萬啟動資金的滾動上的運作,開發了中國第一個藥物靶點的工作平臺。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12年,那一年熊磊報名參加中歐商學院學習,但是面試的時候只有一個教授支持熊磊學習商學院的管理課程,而其他所有教授反對的理由是“我聽不懂你在說什么”。最終熊磊成功的進入中歐商學院學習,并在這所中國最頂級的商學院完成了第一輪的融資,也就在那個時候正式啟動了精準新藥研發和精準新藥的治療業務。此后,他們用千億元級別的投資完成了中國第一個肝癌靶向藥物的開發,隨后的過程中埃提斯飛速的發展,陸陸續續進入了第二輪、第三輪,到最后有10家機構進行投資,在這些資金的幫助下、在團隊的支持下,埃提斯獲得了中國的女性臨床基金的合作伙伴,同時也和美國最頂級的研究機構院所合作開發個性化肝癌藥的協議。
熊磊給記者看了幾張照片,“這是我剛回國的第一個辦公室,說起來有點艱辛。”所謂的辦公室也只是熊磊當時回上海租住的房子,臥室睡覺,客廳辦公。“第一個業務做完之后,我們搬了一個非常小的辦公室,大概只有6平方米,我招到第一個員工。到了現在已經有200多人,團隊成員來自于跨國企業、知名的500強,還有國外知名大學的海歸。”熊磊講述他的創業故事時候表情一直很輕松,但是其中艱險恐怕只有體會過的人才能理解。從最開始沒有人投資到最后十幾家來聯合投資,熊磊和他的創業團隊一直都沒有放棄,因為他們堅信,癌癥精準醫療是他們的事業,也是他們的信仰,“我覺得我們的事情雖然看起來比較艱苦,但想想有人在追求自己的事業、信仰的時候甚至要冒著生命危險,我覺得我們吃這點苦不算什么,而且能夠把自己喜歡、擅長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業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雖然資金的問題目前已經不是熊磊主要考慮的問題,但是創業團隊的建設卻是他一直不敢放松的事情,“我現在50%以上的精力都在思考團隊的發展。因為我們的團隊發展的速度很快,從幾個人到現在幾百人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而之前,我們誰都沒有管理過這樣龐大的隊伍。”熊磊認為吸引人才、穩定團隊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首先員工要有一定的安全感,生活穩定,而后幫助他們實現職業價值和自我價值,而對于一些不在乎名利的專家和學者,熊磊則愿意與他們一起把癌癥精準醫療做大做強,這是他們對人類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