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節前夕,千年古剎少林寺粲然開啟數字化嘗試:作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主題形象、中國功夫主線的一部分,名揚天下的少林寺推出以功夫為主題的互動產品“少林功夫好耶”,公眾打開支付寶首頁,即可跟隨虛擬人物“三寶”小和尚在線學習金鐘罩、虎拳、童子功等6種少林武功。
當虎虎生威的中國少林功夫,首次以數字化形式與海內外人士在線互動,生動折射出奮進在數字化戰略轉型之路上的鄭州,正在開足馬力,逐浪前行。
數字化重塑城市治理和生活方式
放眼全球,數字化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正在深刻變革全球生產組織和貿易結構,重新定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全面重塑城市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
踏著數字化浪潮卷起的美麗浪花,鄭州近年來堅持以“云、網、數、安”為抓手,以“一朵云”“一張網”“一平臺”“一體系”“一中心”為載體,不斷夯實數字政府建設基礎,持續提升數字化轉型支撐能力。
統籌建設“一朵云”。鄭州于2019年起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建設全市統一的政務云平臺,非涉密新建政務應用已實現“應上盡上”,同時在全省率先制定《鄭州市政務云管理暫行辦法》和《鄭州市政務云實施細則》。全市44個市直部門和16個區縣(市)的206個智慧政務類應用及民生服務類應用,共計部署4128臺云主機,在政務云設置了警務專用域和視頻專用域,通過系統上云加快警務應用的整合和集約化部署,在全國開創地市級公安系統各警種業務應用全部遷移政務云的先河。“通過云資源服務支撐,鄭州市有效保障了各部門需求,業務系統平均上線時間提前6個月。”市大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興奮地告訴記者。
著力編織“一張網”。為統籌政務信息網絡系統建設和管理,市大數據管理局對全市電子政務外網進行升級改造。截至目前,全市234家單位共接入電子政務外網線路261條、視頻會議線路38條、電子政務內網線路99條。同時圍繞國家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根據政務服務應用場景及群眾企業辦事高頻事項,打通國家、省、市三級106個業務系統,對2018年以來政府機關核發的證照、文書、資料等信息數據一律通過系統共享獲取,實現全國1.6億市場主體電子營業執照的實時調取共享,成為全國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印章試點城市。“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印章同步發放是一網通辦、一次辦成政務服務改革的一項延伸服務,為企業、群眾申領營業執照和印章提供了更便捷、更具人性化的渠道。”不少企業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數字化建設不斷刷新著“鄭州速度”,讓綠城闊步邁向“智慧城市”。
共享交換“一平臺”。相關部門持續完善人口庫、法人庫、電子證照、事項庫四大基礎庫,打造全市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統計數字顯示,截至今年1月31日,全市共歸集數據逾1000億條,比2019年的1.97億條增長507倍;累計共享交換數據990.75億條,向16個開發區、區縣(市)回流數據17.32億條。值得一提的是,中牟縣依托回流數據在全省率先建成“安全脫敏”式普惠金融平臺“牟商快貸”,目前已為13.6萬農戶授信51.4億元,成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典范應用。
數字化讓生活更美好
伴隨技術創新加速向傳統產業融合滲透,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日益凸顯。鄭州一直在積極探索數字經濟建設和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鄭州模式”。
乘坐無人駕駛智能網聯巴士,感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漫步充滿現代氣息的中原科技城,恍如穿越未來世界……早春二月,全省“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采訪團記者在鄭采風,生動見證這座城市的科技創新發展之“魅”。
“上班可以乘坐無人駕駛公交車;停車一鍵導航不用擔心沒有泊位……”在鄭東新區上班的市民王云深刻體會到“數字化讓生活更美好”。
統計數據顯示,自2020年建立鄭東新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以來,已通過“城市大腦”平臺匯聚1137個5G基站數據、26萬城市公共部件信息、18000多路視頻監控,同時接入2276部智能電梯數據、292個停車場數據、57個社區數據、105個微型環境監測站等各局(辦)數據。在新科技的“加持”下,綠城都市生活變得更加智能化、科技化。
放眼全市,一組數據更加亮眼:2020年11月,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通過科技部驗收并納入國家超算序列,計算能力排名進入國際同期前10名;全市互聯網平均時延、網間平均時延均居全國第2位,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總帶寬居全國第3位,互聯網省際出口數量居全國第4位,接入網站數量居全國第4位。
據統計,2021年,全市共規劃建設中等規模以上數據中心25個,規劃建設機架數13.3萬個,目前已建成機架數33410個,比2020年增長3057個,增長10.1%;數據中心年產值超23.28億元,為全市數字經濟發展和數智化城市管理、社會治理提供了算力支撐。
工業互聯網漸成新引擎
工業是經濟的“壓艙石”。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
不斷邁向數字化為鄭州工業增長和提質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近幾年,鄭州大力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推動工業互聯網網絡改造升級,完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推動平臺進園區、進企業,擴大“5G+工業互聯網”應用。
“互聯網及數字化正在推動鄭州現代工業發展邁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據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鄭州市工業互聯網發展規劃(2018—2025年)》《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3年)》等規劃方案明確了全市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近幾年,鄭州市大力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鼓勵本地制造業龍頭企業、軟件企業和基礎電信運營商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堅持綜合平臺、行業平臺建設“雙路突破”,打造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性平臺和細分行業平臺,構建覆蓋制造業重點行業的平臺體系。
插上數字化轉型的翅膀,鄭州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不斷提速。目前,除鄭州熱力和鄭州計量院成功中標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工程外,已有3家企業入選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3家企業入選國家工業互聯網APP優秀解決方案,4家企業獲評國家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4家企業獲評國家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方向試點示范。全市已培育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4家,開發上線工業APP近千個,連接設備601萬臺。
數字賦能,振翅高翔。鄭州正在把數字化轉型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先導工程、基礎工程、骨干工程,作為提升城市能級、打造核心競爭力的總平臺、總抓手、總引擎,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一個宜居宜業的智慧化大都市正向我們款款走來!
來源:鄭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