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是學生初中階段學業水平的重要評價形式,有著診斷、評估、導向等諸多功能。情境化命題應引導初中學科教學“在真實具體的情境中實現知識的建構與遷移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同時其對各學科作業設計也有著極強的示范引領作用。由此可見,高品質的中考情境化命題對“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地、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真實情境融入學科素養
追求高品質的情境化命題關鍵在于設置情境,要增強情境創設的真實性、典型性和適切性,提高試題情境設計水平。當前中考命題已從知識立意、能力立意轉為素養立意,其設置情境的目的在于引導考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運用學科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考查考生的學科素養。
真實情境可以是自然真實的情境,也可以是模擬建構的情境。命題中的情境真實,就如同藝術作品中的藝術真實,未必是現實中的事實,但總能引人入勝。例如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不少學校以此為重要契機,組織學生開展讀書征文比賽、讀書演講比賽、讀書經驗交流會等系列實踐活動。如果把這些現實生活情境融入到命題中來,就能讓考生如身臨其境、引發共鳴,就能使考查更有信度和效度。語文學科可以開展讀書活動,考查品名著、評人物、擬對聯;數學學科可以開展數據調查,考查數據統計;物理學科可以設計書架,考查力學知識等。
情境創設,一要融入學科素養。創設情境應該基于本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著眼于學生學科能力的綜合考查,并面向學生在本學科的未來發展。二要避免為情境而情境的形式主義。諸如拍視頻、辦沙龍、作演講、發朋友圈等,看似熱鬧,但如果不能融入各學科素養的考查,不符合學科命題的基本規律,就會顯得華而不實、虛有其表。因此,情境化命題中的情境,應具備考查學科素養的基本功能,無論是宏大的社會情境,還是具體的個人生活情境,抑或是概念化的抽象情境,都應該指向核心素養,都應該融入學科核心能力的考查。
任務驅動聚焦問題解決
高考命題在情境化方面的有益探索,是中考命題的風向標,對中考命題有著積極指導意義。高考命題強調“以具體的情境為載體,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容”。因此,追求高品質的中考情境化命題應在情境創設中,設置典型任務,以任務驅動,引導考生解決情境中的問題,從而實現素養考查。
情境化命題中的情境應具有任務特性,明確地告知考生應完成什么任務、怎樣完成任務,要激活考生個人體驗,以任務驅動,帶領考生去完成一個個任務。情境不是簡單地添加生活場景,也不是為了故弄玄虛、人為設置審題障礙,而是為了模擬真實的生活場景,讓考生在場景中解決問題,并由此能夠遷移到未來生活之中。這樣,考試就成為一次學習、一次歷練、一次成長,而不僅僅是評價,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分數。
情境化命題中的情境應基于問題和問題解決。解決問題質量的優劣,就體現了考生學科素養的高低。如果配以相應的評分標準,中考在考查學生核心素養上的信度和效度就會得到有效提高。
高階思維指向深度學習
追求高品質的中考情境化命題應走向高階思維,促進深度學習。情境化命題應借助整合、對比、概括、分類、演繹、關聯等多種命題手段,全面考查考生的思維品質。
高階思維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北師大心理學教授林崇德將思維品質劃分為深刻性、靈活性、創造性、批評性和敏捷性五個方面。中考情境化命題應提高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比例,應在情境設置中,提供思維憑借、激發思維火花、擴大思維空間、引導思維探究,考查歸納和邏輯推理能力、概括和認知遷移能力、評判和獨立分析能力、創新和組織運用能力等。
重視高階思維的考查,并不意味著忽視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沒有“雙基”作為學習的根基,高階思維就無從談起,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初中教學不可忽視“雙基”教學,要扎扎實實抓基礎、強素質,為考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蓄力。
總之,中考情境化命題不是命題形式上的一次華麗包裝,而是體現了以考生為主體,以任務驅動、問題解決為手段,以全面考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一次重大探索。以情境化命題推動情境化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為“雙減”助力,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作者系江蘇省東臺市弶港中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15日第10版
作者:張加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