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發基金
小長假回來后的A股跌宕起伏,雖說周二小漲了一波,但也很難彌補前幾個交易日給內心帶來的“創傷”。
尤其是本周一,主要寬基指數自開盤后單邊下行,各板塊幾乎全線飄綠,當天收盤上證綜指跌2.61%,深證成指跌3.67%,創業板指跌4.20%。
面對這種幅度的波動,也難怪有朋友直言“心態崩了”。
面對賬戶資產的急劇縮水,擔憂和焦慮也隨之而來。
市場到底怎么了?什么時候才可能有起色?
站在當下節點,想聊聊自己的看法,希望對大家的投資有所幫助。
關于市場下跌的原因
年初至今,股市波動明顯加大,主要是反映了市場對幾個方面預期的擔憂:
第一是對今年宏觀經濟增長預期的擔憂,市場普遍認為現在還處于寬信用未完全發揮作用的階段。第二是擔憂海外尤其美聯儲加息的影響,目前市場預期已較為充分,市場預期5月、6月各加息50個基點,后續可保持關注,但不必過度慌張。第三是俄烏沖突導致國際環境存在不確定性,能源價格也快速上漲,市場對未來全球成本上漲的壓力比較擔憂。第四是國內疫情反復,近期奧密克戎在國內多點擴散,短期影響了部分地區的生產生活秩序,市場擔憂二季度企業盈利可能面臨沖擊。第五是資金面,當市場出現波動時,部分前期處于高位的板塊可能出現資金流出的現象,這同樣會加劇回調的壓力。
對未來市場的看法
至于說到對市場未來的看法,我們可以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來分析。
從短期來看,市場的情緒還是偏向防御的。當前市場主要擔心的問題是俄烏僵持和疫情擴散,在這兩個事件沒有明顯改善之前,或許“穩增長”相關板塊是更適合關注的領域。
這是因為,第一,穩增長板塊具有一定的防御屬性;
第二,如果疫情未能改善,則需要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加碼;
第三,近期政策和基本面數據都有改善跡象。
當然,如果疫情或者俄烏問題出現了明顯改善信號,那預計市場情緒或將有所改善,屆時成長風格可能就會再度占領優勢地位了。
從中長期角度看,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A股主要指數的估值已經比前期下降了不少,可能已具備比較好的中長期配置價值。
應該如何操作?
隨著市場不斷走低,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猶豫要不要割肉贖回。
但和這些客戶深入溝通下來,卻發現他們未必真的就想割肉,相反的,他們內心深處反而是想我們給一個繼續堅持投資的理由。
原因很簡單,大家目前持倉浮虧的幅度很多都是10%-20%,或者更甚,在資金不急用的情況下,如果在這個A股性價比提升的時間段割肉,那真是太可惜了。
其實,把市場、倉位等因素向這些客戶都分析過一遍后,他們有些人選擇“躺平”繼續持有,有些人選擇調整配置、增強賬戶防御,真正清倉的案例還是挺少的。
前面的節目里,我們已經分析了市場回調的原因和后續的展望,如果你也想選擇繼續堅持、但迷茫于具體操作,有些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如果你的倉位已經很高,賬戶波動已經超出了自己的承受水平,可以考慮適當降低點倉位,另外可以考慮增加些偏債類的防御品種,比如中短債等等,目的是盡力保證自己能有個良好的投資心態,心態好,決策才能冷靜客觀。
如果波動還能接受,只是看著天天跌內心煩躁,那就減少看賬戶的頻率,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生活中吧,先熬過這段艱難時刻。
在配置上同樣也是要注意股債均衡以及行業均衡,兼顧高景氣和穩增長板塊,可以通過定投等方式分批介入。
需要留意的是,在行業輪動頻繁的時候,我們也不太建議對持倉行業做太大的調整,趨勢未明時,有時動得越多,錯得越多。
今年以來,我們見證了市場持續回調、俄烏沖突、國內疫情反復等利空沖擊,大家在投資和生活上都遇到不小的困難和考驗。
但我們相信,調整心態,用耐心和時間抵御沖擊,撥開迷霧,長夜盡頭終會迎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