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徽到上海,大巴車載著援滬醫療隊員在高速路上疾馳奔跑。越接近目的地,車輛越稀少,繁華的大都市失去了往日的喧囂。見此情景,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護士徐永麗心中難過,鼻頭頓時一酸。
1958年,為改變皖北地區人民缺醫少藥的困境,上海第二醫學院選派優秀醫療、教學骨干人員支援新建蚌埠醫學院,為學校建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次上海發生疫情,感染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數量的急劇攀升牽動著每一個蚌醫人。
“皖滬一家親,抗疫一體化。”接到支援上海抗疫任務的通知,徐永麗第一時間奔向護理部報名參加。考慮到她家有幼兒需要照顧、丈夫在院工作十分忙碌,護理部領導再三勸說讓她放棄。性格倔強的她卻給出了最有力的理由:“我的護理技能絕對能夠勝任這項任務,更何況我有一副年輕的身板。”
經過嚴格選拔,蚌醫附一院、附二院組建了由97名專業醫生和護理人員、院感專職人員組成的援滬醫療隊,囊括呼吸內科、感染性疾病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腫瘤內科、兒科、心理科、中醫內科等多個科室。
徐永麗當選為先遣隊員。一到目的地,她稍加整備,就和同事們直奔小區,采集核酸樣本。
那是一個老舊的小區,墻體斑駁、年老體弱者眾多。為照顧小區居民,徐永麗和同事選擇上門服務。沒有電梯,她們就一層一層背著防護用品爬樓。穿著厚重的防護服爬樓,徐永麗滿身是汗。更何況,還要一棟棟樓不斷地上下。天漸漸黑了,還有好多居民沒有采集完成,但是聽到小區居民對安徽醫療隊員的贊許,徐永麗和同事們備受鼓舞,繼續夜戰,最終圓滿完成了整個社區838人的采樣任務。
翌日,蚌埠醫學院援滬醫療隊正式完成集結,迎著早晨的第一縷陽光趕赴上海,與徐永麗等先遣隊員匯合,一起開展抗疫工作。
“馳援上海是黨和政府交給我們的政治任務,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蚌醫附一院院長王洪巨表示,援滬醫療隊將用最快速度融入新崗位新角色,與上海人民同舟共濟,為打贏上海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安徽力量”和“蚌醫力量”。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06日第3版
作者:本報記者 王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