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基金
如果要說2022年讓人糾結的投資板塊,新能源應該算是其中之一了。這位昔日的“小甜甜”今年好像突變“牛夫人”,隨著市場一起進入調整階段,投資者是該暫時離場、繼續等待還是逢低加倉?就在大家糾結猶豫時,一個行業重磅消息出爐,或許就給大家指引了方向——
3月2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2022年我國能源發展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提出大力發展風電光伏,有序推進水電核電重大工程建設。業內分析認為,這份文件再提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有望加速可再生能源發展,打開了新能源發電中期空間。(來源:金融界,2022.04.03)
咱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份文件到底都說了什么,又會對新能源板塊帶來多少提振?
夯實能源供應保障基礎,加快低碳轉型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首先還是先理理這份《意見》的重點:
第一,在新能源行業發展大方向上提出了要求。今年要穩步優化能源結構,進一步下調煤炭消費的比重,將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17.3%左右,較2020年再次提升1.4個百分點,其中風電、光伏發電發電量占比將達到12.2%左右。據此估算,今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同比增速將達到31.85%。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今年將加大力度建設風光大基地,推進海風基地建設及分布式風電光伏開發,促進新能源電力在平價情形下的健康發展。
第二,有序推進核電和水電的發展。水電和核電都是我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從2019年重啟核電審批后,《意見》首次強調積極有序推進核電項目核準建設,業內認為這條規定也為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第三,鼓勵電力和新能源領域技術創新發展。《意見》提出要滿足分布式電源就地消納和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和新型儲能等多元化負荷的靈活接入,圍繞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氫能和燃料電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能源系統安全等6大重點領域增設創新平臺,因地制宜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探索氫能技術發展路線和商業化應用路徑。這一條正好和咱們前兩天聊過的氫能有關。
另外,《意見》還提出要推進輸電通道及儲能建設,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
總之,這份文件的正式印發對今年全國的能源工作都進行了頂層規劃,主要目標有兩個:一是夯實能源供應保障基礎,二是進一步加快低碳轉型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由此大家也不難看出,新能源已經成為目前能源工作的重點,也是未來長期確定性的發展方向!(上述參考:《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華創證券,2022.03.29;中信建投,2022.03.30;山西證券,2022.03.31)
風光發電占比穩步提升,細分行業保持高景氣
事實上,這次的政策東風只是大家看好新能源行業的一個原因,從長遠布局的角度來看,新能源行業還有諸多正面因素刺激。
從新能源發電行業來看,這幾年我國能源轉型一直在持續突破,其中新能源發電行業表現尤其亮眼。根據國家能源局2021年年末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水電、風電裝機均超3億千瓦,海上風電裝機規模躍居世界第一;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年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大關,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在國家碳中和目標引領下,“十四五”期間風光裝機總量有望進一步上行。
從各個細分行業來看,比如新能源汽車領域,今年2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22%,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同時動力鋰電池裝機量13.70Gwh,同比增長146%;光伏領域,3月以來全國“整縣推進”試點項目迎來采購招標潮,累計采購規模超過300萬千瓦,多家行業機構預測2022年國內戶用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可達3000萬千瓦—3500萬千瓦;還有風電領域,今年風電行業招標維持高景氣,海上風電招標陸續公布,為后續海上風電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此外,分布式光伏也迎來飛速發展期。2021年我國分布式新增裝機29GW,增長87%,其中戶用新增21.5GW,增長112.9%。目前我國光伏產業鏈價值量約占世界的80%,相比之下,歐洲光伏組件80%依賴進口。根據業內預計,今年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需求還將受到更大刺激,在局部沖突加劇、歐洲能源安全遭受危機的情況下,歐盟組件進口將接受更高溢價,這也為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推動力。(上述參考:國聯證券,2022.04.02;川財證券,2022.04.01;光伏能源圈,202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