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蓬勃發展,規模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亦明確提出,要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河南省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發展的“命門之穴”,積極探索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的新模式。在河南省,民營企業貢獻了接近90%的稅收、50%以上的生產總值、8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已然成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力量。
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近年來,隨著國家堅持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極大激發了民營企業的發展活力,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統計數據顯示,2012~2021年,全國民營企業數量從1085.7萬戶增長到4457.5萬戶,10年間翻了兩番,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
2021年,全國新設民營企業852.5萬戶,同比增長11.7%,增速重新回到10%以上。而當年全國注吊銷民營企業390.0萬戶,新設退出比為2.2∶1,每新設2.2戶退出1戶,繼續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事實上,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2020年底,河南省正式印發了《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20條改革措施,旨在營造有利于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市場化、制度化、法制化環境,為民營企業發展“解渴”“輸血”。而該文件,也成為了河南省首個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此外,記者注意到,在河南省“十四五”規劃中,亦明確提出要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助力民營經濟紓困解難;發揮省金融服務共享平臺作用,完善民營企業融資增信和直接融資支持政策,支持通過發行債券等方式籌集長期性、低成本資金;培育改革發展標桿民營企業,深化“兩個健康”示范縣(市、區)創建,建設全國示范省。
據了解,“兩個健康”指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兩個健康”行動即以縣為基本單元,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推動實現民營經濟規模質量效益、企業家素質、營商環境、親清政商關系四個“明顯提升”,在全國率先建設“兩個健康”示范省份。
“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主體。確定縣(市、區)作為示范城市試點,在明確統一任務的基礎上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分別給予特色任務,可以有效把握試點方向,及時總結成效經驗,以示范縣創建進一步帶動全省民營經濟工作的提升。”河南省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一位負責人表示。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首席專家陳耀進一步分析稱,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通常是普惠性的。選擇一部分縣(市、區)作為試點,有助于了解到民營經濟改革過程中,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隨之出臺針對性的配套政策措施,進一步深化改革。
探索“特色任務”
近日,河南省發布《關于公布河南省民營經濟示范城市試點名單的通知》(豫改經體【2022】1號,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為加快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確定鄭州市中原區等20個縣(市、區)為河南省民營經濟示范城市試點。
記者注意到,按照《通知》要求,各試點城市將重點探索兩類任務,即統一任務和特色任務。其中,統一任務為全部試點縣(市、區)均要探索推進;特色任務為各試點縣(市、區)結合當地實際,突出重點推進。
具體來看,統一任務要求按照省委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要求,對標深圳相關做法,圍繞“企業辦事不求人”目標,積極探索所有涉企政務服務事項100%網上辦、自助辦、幫辦、代辦,力爭做到簡易辦、快速辦、免費辦,不斷提升企業獲得感、滿意度。
特色任務則要對照“河南省民營經濟示范城市重點試點領域”要求,緊扣本地區發展基礎和發展特色,堅持問題導向,用創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和超常規的舉措,努力破除制約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探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營經濟發展新模式。
記者發現,針對各地區發展基礎和發展特色,上述“重點試點領域”從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減稅降費、加大融資支持、健全法治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等多個方面給予了明確“分工”。
如《通知》要求,洛陽市洛龍區重點試點領域為加快市場主體培育,加大小微企業幫扶力度,推廣供應鏈金融等融資模式,開展服務民營企業考核,促進政府部門提升服務質量等。
濮陽市濮陽縣要強化金融保障,建立企業發展基金,設立中小微企業周轉金和支持企業發展風險補償金,打造智慧金融服務平臺等。
許昌市長葛市的重點試點領域則是,探索設立鄭州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長葛特別合作區,加快推進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示范區建設,強化土地空間擴容利用,探索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有效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創新民營經濟“黨建+經營管理”發展模式等。
民營企業逐漸壯大
隨著改革紅利不斷釋放,河南省的民營經濟發展勢頭也更加強勁。
1月29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1年河南省市場主體發展情況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實有企業245.5萬戶,同比增長14.2%。而在一系列簡政放權、減稅降費政策激勵下,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迅猛。截至該年底,實有私營企業225.1萬戶,占企業總量的91.7%,在市場主體各細分類型中增速最快,成為帶動市場主體增長的領頭羊和支撐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來自鄭州海關的統計數據同樣顯示,2021年河南省進出口總值8208.1億元,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3694.4億元,增長82.2%,占同期全省外貿總值的45%。
記者注意到,隨著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河南省民營企業特別是百強企業,也呈現出了營業收入逐年增加、盈利能力逐年增強、入圍門檻逐年提高的良好態勢。
據了解,2021年,河南省民營企業百強入圍門檻首次突破20億元關口,較上年的18.99億元增加了6.7億元,達到25.69億元,增長率高達35%,而這也是近幾年提升幅度最大的一次。
此外,洛陽欒川鉬業集團有限公司以1129.81億元的營業收入規模,位居榜首,成為河南省首次營業收入達到千億級的民營企業。而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牧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建業控股有限公司和天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家民營企業營業收入總額也均超過500億元。
隨著入圍門檻的提升,河南省民營企業百強的整體盈利水平也實現提升,營業收入總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1787.39億元,較2020年增長了1904.55億元,增速達19.27%;資產總額為15270.95億元,較2020年增長了2146.1億元,增長率為16.35%。
而作為河南省會的鄭州市,則是民營企業百強的主要聚集地,共有25家百強企業,占全省四分之一,龍頭帶動作用尤為突出。不過,記者注意到,作為本次河南省探索民營經濟發展的“先行區”,百強民企中有48家企業所在地為縣或縣級市,占據了百強榜單的“半壁江山”。
事實上,隨著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惠及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多個縣(市、區)級民營經濟已經悄然具備了作為示范城市試點的“基因”。
如作為本次確定的試點城市,濮陽市濮陽縣2021年民營市場主體達到54893戶,占全縣企業總數的98%,吸納了85%以上的就業人員,貢獻了全縣75%的生產總值以及90%以上的稅收。
汝州市也緊緊抓住發展民營經濟這條主線,在金融支持方面,近年來已為民營經濟各項工作提供資金支持超過70億元。全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從2019年初的203.46億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305.38億元,新增超100億元。
相關資料顯示,2021年,汝州市民營經濟各類市場主體72600戶左右,連續五年新增市場主體保持在1萬戶左右,占全市各類市場主體的99%以上,連續三年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