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作背景
在2008年中國股市暴跌后,我就產生了寫一個“全面批判中國股市”的想法,因為中國股市老是暴漲暴跌,究竟是為什么?
但是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資料和時間,由于太忙(出國考察國外股市、拍股民電視劇、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生病住院幾個月等等),所以我遲遲沒有動筆。
2015年中國股市再次暴漲暴跌,我覺得應該趕緊實施《中國股市批判》的寫作工程,于是從2015年7月份開始,日以繼夜地寫作,終于在2015年底完成了《中國股市批判》的初稿寫作工程。
《中國股市批判》的初稿字數高達40多萬字,為節省讀者時間,便于讀者閱讀,我忍痛割愛進行了大量刪減,此次網上發表的是縮減版,大約5萬字。原版將在不久出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
二、中國股市的問題屢教不改
1.年輕不是理由:N歲中國股市還是沒戲
中國股市誕生已經25年了,有人說,中國股市還年輕,出現很多問題是正常的。
2000年,時任總理的朱镕基曾經說:中國的證券市場發展很快,成績很大,但是很不規范。
如果中國股市10歲時這樣說可以原諒的話,那么中國股市25歲已經長大成人了。所以,中國股市的問題不能簡單再歸結為年齡問題了,有些是明知故犯、屢教不改、愈演愈烈了。
200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思危曾經指出:有人說中國股市是“孩子”,但中國股市不能因其幼小就不加強監管。
中國股市許多問題從其誕生起就暴露了,1994年是中國股市發展的第四個年頭。筆者當時經過深入思考,撰寫了《中國股市問題存由及整合思考》一文。當年11月將該文送給了長期關注中國股市發展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秘書長張勁夫同志審閱。他讀后給我復信并讓我送朱镕基、吳邦國、劉鴻儒、吳敬璉等同志參閱。
1994年12月4日,當時的副總理朱镕基閱后批示“請劍閣同志研處”(筆者注:劍閣即李劍閣,當時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
1994年底,筆者參加了“中國股份制趨勢高級研討會”,該論文在會上評為一等獎。
我當時指出中國股市的問題是:股市暴漲暴跌;上市公司質量問題;轉“股”不轉制;集資低回報;亂配股配股反分紅;新三會形同虛設,換湯不換藥;信息不及時披露等。
時間已過去二十幾年了,但現在再看看當時這篇拙文,這些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關鍵是上市公司明知故犯,屢教不改,我行我素,愈演愈烈,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不解決這些屢教不改的頑疾問題,等到中國股市30歲、50歲……N歲,中國股市還是沒戲。
2. 中國股市成績和問題五五開
中國股市已經25歲了,成績有目共睹,但是必須承認:中國股市的“三股” 問題(股市圈錢、股市低迷、股民虧損)長期沒有解決,有些問題是“屢教不改”,反而愈演愈烈。
有人認為中國股市25歲成績和問題是七三開,有人認為是三七開,我認為是五五開。
如果從上市公司融資看,那成績絕對是七開,甚至是九開。因為截至到2015年,新股首發的融資高達2.40萬億元左右,如果再加上配股、增發、公司債、可轉債、定向增發等等,其中國股市成立25年的融資額起碼在10萬億元以上。
但是從中國股市成立25年上市公司的分紅、業績、遵紀守法、自律性、保護中小股民看,就實在不敢恭維了,這問題絕對是七開,甚至是八開。
所以我認為中國股市25年的發展,其成績和問題是五五開。
為什么會這樣,怎么解決,就需要對參與股市的各個主體(一個都不能少)全面批判反思。
三、得罪人、拋磚引玉……一張張貼出來
1. 撕破臉面得罪人吧
寫《中國股市批判》,我知道會得罪很多利益集團和個人,剛開始也是規律顧慮重重,后來想“對事不對人”,干脆豁出去了,所以,我就撕破臉面了,從批判中國證監會開始,逐個批判上市公司、股民、獨立董事、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中介機構等等,甚至是點名道姓批判,有些人我還認識,就實在抱歉了。
當然也包括批判我自己。
2.大批判,大辯論,推倒重來
2016年開始,我拋磚引玉,率先炮打中國股市,體無完膚地進行中國股市大批判,接下來就看股市參與各方的高談闊論了。
《中國股市批判》純屬個人觀點,不妥之處,敬請見諒,并且歡迎反批判本人。
我認為: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在其中。中國股市必須進行一場大鳴,大放,大辯論,大批判,必須“結構性推倒重來”,才能構架一個健康騰飛的股市。
我也明白,批判后提出一些建議不會被采納,但是“不說白不說,白說誰不說,說了也白說,白說也要說”。
反正我是抱著天真的想法,所以就拋磚引玉吧……
《中國股市批判》:炮打中國股市——我的第一張大字報,自2016年第一天,就開始一張張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