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見習記者 張國鋒
35年來,深商創造一個個“奇跡”;未來,深商將如何引領經濟新潮流?如何繼續發揚富于冒險而又崇尚開放的商業精神,去開創新的未來?12月29日,“未來已來—深商高峰論壇”及“未來已來—前海論壇”在深圳保利劇院上演。王石、馮侖、任志強、王文銀、汪建、李東生、張蘭、徐少春、劉若鵬等大咖分別進行主旨演講,涉獵話題包括互聯網+、“云”技術、專利知識產權、生物基因、大數據、工業革命4.0版、創新金融、物聯網等炙熱話題。他們不僅討論深商未來,還透析中國及全球經濟現狀,探索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和方向。
萬科王石:深商不靠地緣血緣,靠契約精神
談到深圳的轉型,王石說,中國的形象是中國智造,深圳要轉型,如果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可能創新下去。“如果你創新的結果只是一碗面條錢,那誰還會去創新呢?”王石說,深圳要轉型,尊重知識產權是前提,也是深圳能否再成為全國改革開放走在前面樣板的所在。
王石還說,深商應該叫“特區幫”,深商來自五湖四海,從地域上已經打破限制;而且深圳的企業不是以家族企業為主,而是上市公司,這也打破了血緣關系的限制。那特區幫靠什么?王石說,特區幫靠的就是契約,深圳更強調企業的契約精神,這也是深圳商人內在的基因。在中國未來的改革中,特區幫在經營層面會扮演一個更加重要的角色。
畢馬威龔永德:把最好人才留下來,是全球企業戰制勝關鍵
談到未來企業的管理智慧時,龔永德表示,客戶不一樣,知識不一樣,但是,人這個因素還是存在的。未來的企業就是一個人才的戰爭。在高速增長的現在,企業需要做好的,就是把人培訓好,把最好的人才留下來,中間要不斷地找新的人,找有經驗的人,這是一個致勝的關鍵。
龔永德還說,現在的年輕人對新的事件掌握力非常強,企業要超出他們的期望,給他們不止單單在行業里面的一些培訓,而是帶給他們更高的層次,進行更多超預期的軟實力培訓。
TCL李東生:實業才是未來中國經濟的支撐
李東生指出,整個中國的經濟正在經歷一場轉型,有很大的困難和挑戰,而且還會延續相當一段時間。盡管今年,中國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工業,但他仍然相信實業是中國經濟的脊梁,中國一定要實體經濟通過轉型升級來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支撐中國經濟未來的持續發展。
要提升中國工業的競爭力,李東生說,要做到五點。包括繼續提高產品技術能力、要提升工業能力和系統管理能力、建立起全球化的經營能力(包括品牌渠道和客戶服務能力)、提高創新能力(互聯網+)和國際化。
“深圳作為一個創新城市,這一點做得比較好。就國際的工業的發明專利,在國際申請的專利,中國企業當中,前三位都在深圳,分別是華為、中興和TCL。這種發明專利的積累,一定能夠產生未來的推動整個工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李東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