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8日電 據日媒報道,本月28日,就隨軍慰安婦問題進行的日韓外長會談優先把通過年內完成談判來改善兩國關系置于優先地位。圍繞“日本的責任”的表述等日韓主張相對的主題,雖然還留有分歧,但雙方都進行讓步,避免了分裂。
在會談結束后的聯合記者發布會上,韓國外長尹炳世首先表示“達成了兩國均可以接受的協議。發表這一結果”,催促站在旁邊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發言。兩人分別發表了關于協議的“日本立場”和“韓國立場”。記者的提問未得到批準,也沒有簽署聯合文件。
消除“在道義上”
日媒稱,韓國政府在談判中尤其重視為慰安婦恢復名譽,提出日本必須承認慰安婦是非人道主義不法行為的受害者。韓國還要求日本政府向新成立的慰安婦受害人援助基金提供資金,讓其帶有“賠償”的色彩。

日本采取的立場是慰安婦問題“在法律上已經解決”。這也是擔心會影響到目前還處于爭執當中的戰時強征韓國勞工訴訟等,特意拒絕提及“法律責任”。
最終,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是在當時軍隊的參與下,給多數女性的名譽和尊嚴造成深刻傷害的問題,日本政府深切感受到責任”,比此前日本的表述更深了一步。并提出了大幅增加支援金等韓國可以接受的方案。
在韓國國內也有觀點認為,雖然協議中沒有提及日本的法律責任,但刪除了日本歷代首相寄給前慰安婦的書信中的“在道義上”的表述,韓國前政府高官表示,“事實上日本承認負有法律責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明確表示“將(向慰安婦受害者)表示誠摯的道歉和反省”,這點也獲得了積極的評價。
韓國對日本政府的要求做出了讓步。為了在談判達成一致后不再重提舊事,“最終且不可逆的”解決是對韓國抱有不信任感的安倍早就設好的防線。
關于如何處理首爾日本駐韓大使館前象征慰安婦的少女像,日韓一直陷入僵局。韓國政府此前一直主張“該像由民間團體設置,無法撤走”,但為了全面解決問題,如今韓方回應“將努力與相關團體等進行磋商,以得到合理解決”,這一表述可以理解為韓方同意撤走少女像。
分歧迅速浮出水面
日媒指出,日韓兩國政府此次就“避免協議含糊其辭”的方針進行了反復磋商。此舉意在避免在達成協議后兩國解釋出現分歧、重新發生對立的事態,但難以彌合的鴻溝依然存在。
28日,這一分歧就迅速浮出水面。關于少女雕像,岸田在外長會談后對記者表示,“我認為將被遷移”。而韓國政府當局者則反駁稱,“沒有做出承諾”。
此外,岸田表示,日本要求的另一個“最終解決的保證”“為慰安婦問題劃上了句號”,對此,韓國外長稱,“前提是日本宣布的措施得到切實履行”,表示歸根到底應附加條件。
日韓協議還表示“彼此在聯合國等國際社會減少譴責與批評”,將關系改善的場合擴大至國際社會。
韓國媒體有觀點對協議給予了積極評價,《每日經済新聞》稱“建立了面向未來的關系發展的契機”,另一方面,也出現了擔憂的聲音,認為日本提到的“責任”“是法律責任還是道義責任這一爭論的火種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