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布局綠色金融又有新動作。10月19日,第一財經獲悉,上海市政府于近日印發了《上海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 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從七個方面提出24項舉措,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
《意見》同時提出了具體目標,即到2025年,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交易、定價、創新中心,基本確立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地位。多位來自監管、機構的業內人士表示,《意見》的出臺意義重大,將切實提升上海綠色金融服務水平,更好參與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總經濟師陶昌盛表示,上海高度重視綠色金融發展,《意見》旨在進一步發揮上海在新發展格局中的“中心節點”和“戰略鏈接”作用,不斷強化“四大功能”。
上海銀保監局普惠金融處處長金子壽也表示,《意見》的發布,對上海綠色金融的發展提出了新目標,這是上海金融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未來,上海銀保監局將構建綠色金融發展與監管的政策框架,提升銀行保險機構的綠色金融專業水平,改善綠色金融發展的外部環境。
聚焦綠色金融市場
根據《意見》,上述七個方面主要包括加強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業務、健全綠色金融組織機構體系、強化綠色金融保障體系、加大金融對產業低碳轉型和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營造良好綠色金融發展環境。
其中,綠色金融市場是業內關注的重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業內的共識也在于,發展綠色金融,需建立健全綠色金融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模式。
在加強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方面,《意見》提出,將發展碳金融市場,支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推動金融市場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合作與聯動發展,促進以碳排放權為基礎的各類場外和場內衍生產品創新;推動金融機構積極穩妥參與碳金融市場建設,豐富碳金融市場參與主體。發展碳排放權質押、碳回購、碳基金、碳信托等碳金融業務,增強碳金融市場活力。
另外,支持資本市場更好服務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如支持資本市場為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重點產業提供多樣化融資支持,推動綠色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企業在滬集聚等;同時,推動建立金融市場環境、社會、治理(ESG)信息披露機制等。
按照《意見》相關要求,作為國家級投資基金機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副總經理張安平對記者表示,綠色基金將抓住關鍵機遇,助力上海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建設。據了解,綠色基金采取的是多元化投資方式,主要包括項目類直接投資、股權類投資以及子基金類投資三類。
其中,項目類重點聚焦于長江經濟帶十一省市的綠色領域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功能性的社會、生態效益良好的高顯示度重大綠色項目;股權類聚焦產業鏈中的龍頭或領導型企業;子基金類則側重與政府、市場知名基金管理人以及綠色行業頭部企業進行合作。
太保集團董事會秘書蘇少軍稱,集團未來將積極推動綠色投資,大力探索發掘各個行業低碳轉型中的投資機遇,特別是在清潔能源、環保節能、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同時,建立ESG投資標準和統計口徑,通過建立項目篩選標準和明確目標要求對公司保險資金投向形成有效的牽引等。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相關人士也對記者提及,未來將繼續積極參與綠色債券標準建設,持續優化綠色債券、碳中和債券市場交易機制;完善綠色債券做市機制,引導境內外投資者更多開展綠色債券及碳中和債券投資;發布更多綠色及碳中和債券價格指數并推動相關衍生品創新,研究推出碳中和指數產品等。
綠色金融探索走在前列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海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將有利于充分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服務輻射功能,充分利用上海金融資源集聚、科技和產業基礎雄厚、對外開放程度高等優勢,率先探索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切實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水平,更好參與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積極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本市出臺綠色金融專門文件,就是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推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具體舉措。”陶昌盛說道。
實際上,近年來,上海在綠色金融產品開發、綠色金融業務創新、重點機構和平臺引進等方面已率先進行探索,走在全國前列。
比如,金融市場積極支持綠色產業發展,服務綠色投融資需求。在債券方面,多只“首單”產品成功落地,包括首單綠色可交換公司債券、首單綠色市政專項債券、首單應對氣候變化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首單“碳中和”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等。
在科創板方面,截至2021年9月末,科創板上市公司341家,累計募資總額4204億元,總市值4.8萬億元,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行業。
另外,碳金融業務也是上海發力的重心。近年來,依托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等,上海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質押、碳基金、碳回購、碳信托、借碳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出碳配額遠期產品,是全國首個中央對手清算的標準化碳遠期產品;今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滬啟動上線交易,為引導資源更多投向低碳發展領域提供了有效路徑。
除此,在滬金融機構陸續設立服務綠色金融發展的專業部門或專營團隊。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余額4835.3億元,同比增長19.3%,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11.7個百分點。
未來,陶昌盛稱,為做好《意見》貫徹落實,還將圍繞實體經濟綠色低碳發展需求,進一步激發綠色金融市場活力;把握金融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機遇,進一步探索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依托金融開放樞紐門戶地位,進一步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守牢金融安全底線,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風險監測防范機制。